8月8日报道: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31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010.57亿美元,较6月底下降41.05亿美元,降幅为0.1%。
从影响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因素看,主要包括:央行在外汇市场的操作;外汇储备投资资产的价格波动;由于美元作为外汇储备的计量货币,其他各种货币相对美元的汇率变动可能导致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外汇储备的定义,外汇储备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资金运用记账时会从外汇储备规模内调整至规模外,反之亦然。
记者从国家外汇管理局获悉,从7月份的情况看,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货币、资产价格重估出现上升,外汇储备规模的小幅下降是上述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招商证券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对记者表示,7月份汇率计值因素对外储的影响为正61亿美元,如果扣除该因素,央行官方外汇储备下降102亿美元,降幅小于市场的预期。7月上中旬开始,人民币汇率由弱转强,而当月外储的降幅并未显著扩大,意味着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力度有限。汇率形势转变背后的原因还需要结合结售汇和外汇占款等数据作出进一步的分析。
央行在2016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今年春节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初步形成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形成机制,提高了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在稳定市场预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市场对新机制的理解更为深入,市场预期趋于平稳。外汇储备降幅逐渐收窄,个别月份还有所增加。
衍生品市场也反映出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得以缓解,6 月30 日在岸和离岸远期报价显示1 年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为6.7257 元和6.8063 元,预期贬值幅度分别为1.2%和2.4%;离岸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报价显示1 年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6.8170 元,预期贬值幅度为2.5%;离岸和在岸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期权的1 年期隐含波动率总体呈下行态势。
谢亚轩分析认为,结合有限的外储降幅数据表明,英国脱欧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国际资本流动形势的负面影响仍不显著,跨境资本外流的趋势减缓,但汇率贬值的预期仍在,这导致央行降准的迫切性在下降。汇率和资产价格,仍是央行延后降准时点、采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顾虑。
在2016年第二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开辟专栏,提出要关注政策工具运用中可能产生的资产负债表效应。要保持资产负债表的平衡,资产负债表一边动,另一边也必然会动,必然要两边同时调。降准,导致央行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准备金逐步下降,平衡这种影响可有两种选择:一是增加其他负债,二是减少资产。在目前的宏观环境下,通过增发央票、扩大现金投放等来扩大负债并不具有可操作性。降准引起的负债减少需要通过资产方的调整来平衡。
具体而言,央行指出若频繁降准会大量投放流动性,促使市场利率下行,加上其信号意义较强,容易强化对政策放松的预期,导致本币贬值压力加大,外汇储备下降。降准释放的流动性越多,本币贬值预期越强,就越是会促使投机者拿这些钱去买汇炒汇,由此形成循环。
(关键字:外汇储备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