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省工信委就《云南省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方案》)在官方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根据《方案》,到2020年,全省80%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将配套完善先进适用节能减排设施,万元增加值能耗较2015年下降18%,十种有色金属就地深加工率提高到60%以上,以有色金属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占全省新材料产业的比重达到50%以上。
除上述目标外,《方案》还提出,将优化有色金属工业产业结构,持续保持铜、铝、铅、锌、锡等重点有色金属产能利用率在80%以上。到2020年,60%以上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企业专利授权年均增长25%以上;70%以上企业通过相关行业准入或规范条件公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提出目标的同时,《方案》还从分类化解过剩产能、调整夯实产业基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协调共享降本增效、绿色引领持续发展、开放合作拓展市场等6个方面明确了今后的重点工作。其中,在分类化解过剩产能方面,《方案》明确,2018年底前,全面改造提升火法炼锌工艺,关停鼓风炉炼铅、炼铜、炼锑装备,取缔独立的锌精矿焙烧制酸系统,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落后工艺技术与装备;2017年底前,全省所有铝电解槽电流强度达到20万安培以上。
在协调共享降本增效方面,《方案》提出,鼓励支持个旧沙甸片区自主性组建铅业集团,减量置换改造建设铅冶炼产能,延伸铅产业链,完善铅产业体系。以中国铜业落户云南为契机,引导推进云南省铜产业兼并重组,努力实现中铜公司铜冶炼产能占全省80%以上,适时推进钛、锌等产业组建区域性产业集团。同时,加快高原湖泊周围等环境敏感区域、不符合城市发展等规划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退出步伐,逐步压缩在资源、能源、环境容量等方面不具备产业化条件地区的已有冶炼产能,不断优化生产力布局。
依托资源能源优势,推进矿电结合,有色金属工业已发展成为云南特色优势明显的支柱产业。到2015年底,全省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已达到318户,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8.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64亿元,占18.9%;完成工业增加值427亿元,占11.8%。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3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6.5%,位居第5位。
据悉,根据《方案》,云南省将全面启动城镇人口密集区和环境敏感区域的现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入园或转产关闭工作,新建化工项目也将全部进入化工园区。
《方案》从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绿色发展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产业结构方面,主要化工产品的产能发挥率达到80%以上,全面启动城镇人口密集区和环境敏感区域的现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入园或转产关闭工作;创新能力方面,到2020年,科研投入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2%,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日益完善,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一批产业化技术和项目;绿色发展方面,到2020年,全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分别下降8%、10%和14%,主要污染物全面实现达标排放。
《方案》同时从合理控制产能规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支撑、促进协调开放发展、坚持安全绿色发展等6个方面明确了今后的重点工作。其中,在合理控制产能规模方面,《方案》明确,2020年,确保全省电石、焦炭、黄磷、磷复肥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产能零增长;2018年底前,依法依规淘汰单台炉容量小于12500千伏安的电石炉及开放式电石炉,20万吨/年以下过磷酸钙生产线,10万吨/年以下钙镁磷肥生产线等。
依托“富磷煤、多金属”等资源特征,促进“磷煤硫”结合,云南化学工业已形成化学矿采选、化学肥料、无机有机化工、农药等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2015年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拥有资产1512亿元,占全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资产8.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9亿元,占9.7%。不过,云南省化学工业自身存在的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等结构性矛盾,加快推进化学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已成为“十三五”时期的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字:有色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