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见闻12日晚间报道;在过去的2个月中,铜行业内的焦点无疑集中在大型矿山罢工等事件上;但是供给端的故事目前来看并没有反映到市场价格上;铜价似乎一头撞上了天花板,无法向上突破。
这也成为了上周圣地亚哥CESCO铜矿周的一大主要议题。CESCO铜矿周是铜行业内的顶尖峰会之一,由智利铜与矿业研究中心举办。此次会议情绪据反映普遍坚挺,有不少参会者预计未来2-3年内铜价会翻倍。
不过尽管会议基调偏多头,但是并没有对目前的价格“天花板”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Morgan Stanley不无讽刺地给此次会议成果下了一个评语: “Fizzer”。
我们将从几个角度对当前铜市场的情况和CESCO铜矿周期间涉及的话题进行讨论。
产量缺口
供给方面,必和必拓的Escondida, 自由港的Grasberg, 秘鲁的Cerro Verde都遭遇了麻烦;Escondida年产能110万,Grasberg年产能60万,Cerro Verde年产能50万,三大矿山占据世界铜精矿产能的11%。
在这些矿山停产期间,铜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但其幅度却并没有完全符合市场的预期。关于这一点,实际上业内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以巴克莱为代表的多头认为,矿山停产所带来的铜精矿产量缺口目前被高昂的精铜库存所掩盖;如果库存出现下降,那么铜精矿产量缺口的影响将推动铜价上涨。而另一方面,以Morgan Stanley为代表的空头则认为在当前预期兑现、罢工/出口危机解除、矿山开始复产的背景下,铜价在短期内的前景并不向好。
所以问题的关键出在了预期的本身。
首先我们来看罢工造成的产量缺口。以2个月的罢工周期来算,这三大矿的减产规模将达到37万吨。这个数字相对于目前全球铜市场将近1400万的库存规模来说并不算太大,占到市场总库存的2.65%。
再者,未来还会出现罢工潮吗?从摩根大通给出的报告来看,嘉能可和英美资源旗下的Collahuasi矿已经吸取了必和必拓的教训,提前开始了和劳工方面的薪资谈判;其它两家矿山的劳工合约也将在年内晚些时候到期,目前从它们的反馈来看,达成新的协议不会出现太大阻碍。而自由港麦克莫兰已经拿到了印尼政府颁发的短期出口许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产量方面的炒作空间已经不大。
另一方面,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几乎每年的精铜供给都存在缺口;但是这些缺口绝大多数都能够被废铜的供给能够弥补,这反应在铜市场整体相对平衡的走势上。再加上当前精铜库存仍处于一个相对较高水平,所以1季度供给方面的问题相对被淡化。
需求
几乎所有CESCO参会者都认为,今年市场对铜的需求将会出现增长,主要源自于中国方面的需求复苏。对于需求增长的幅度,各方的预测大体落在1%-3%区间内。
与会者具体提及的几大动能包括:
美国未来的万亿基建工程预期(尽管被推迟)
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铜产业的产业优化及去产能
下游加工企业的季节性补库
不过基于以上动能基本都已经兑现,价格也出现上涨,但却迟迟无法捅破窗户纸向上突破;或许这意味着需求增长提供的动能并不够“给力”——也就是说在目前的供需关系下,对铜的需求需要出现进一步的增长才能刺激铜价的进一步增长(Morgan Stanley对此给出了一个简单粗暴的预测:超过3%,即当前对中国铜需求增速的测算)。
未来供给
长期趋势来看,铜价目前已经从2015-2016年间的危机行情中缓解过来,但是铜价要出现进一步的增长,当下从需求端来看没有太多的文章可做。所以我们不妨将目光转向未来几年内的供给格局。
根据美银美林早先的研究来看,2013年以来矿山方面的供给增速在持续放缓。具体的逻辑大概可以归纳为:经济增速下滑导致世界范围内铜需求的下滑,从而引发铜价滑坡;铜价的滑坡使得铜企利润水平持续下滑,并陷入亏损;资金压力使得矿山方面的资本支出不断减少,而资本支出的减少又将进一步导致产能增长的放缓。
进一步细究,2012年开始,矿山方面的资本支出持续下滑(同期库存水平大幅下滑,产能利用率滑落至近十年的低谷,铜精矿供给出现不小的缺口);到2014年,已动用资本回报率(ROCE)已经低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矿山为了改良其收支表,减少资本开支也就顺理成章。
当然另一方面,资本支出的减少直接将影响到矿山的产能扩张和基建建设。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矿山勘探资本减少,更加倾向于继续在原有矿区进行开采、并扩大产能,而非新开辟矿区。
一般来说,新开辟矿区对于矿山来说除了高昂的建设成本之外,还会带来巨大的产量红利。产量红利的体现除去产量规模之外,还会体现在矿石品位上:在初期开采之后,中期开采的矿石往往品位更高、杂质含量更少。
不过由于过去几年之中资本支出的持续下滑,未来几年内我们或许不会见到太多的新增产能投产,也就意味着铜矿的供给增长更多的将取决于产能的利用水平
种种迹象来看,在预期兑现、矿山复产的背景下,铜价的短期前景不会太过美妙。
(关键字:铜 铜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