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报道: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召开前夕,中国银协专职副会长潘光伟与国开行副行长丁向群、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孙平、工行副行长张红力、中行副行长许罗德一同出席国新办发布会,介绍银行业支持“一带一路”举措及成效。他们认为,“一带一路”资金需求大,需构造多元、开放式的金融服务体系,同时强调,相关监管措施不影响“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投资。
“一带一路”项目储备覆盖五大洲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五通之一。潘光伟说,仅2016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新签的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就达1260亿美元,直接投资达145亿美元,这些项目的承接和实施离不开银行的资金支持。
目前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贷款余额已达2000亿美元,同时,工行、中行、建行以及部分股份制银行也在“一带一路”沿线有大量投入与项目储备,覆盖五大洲,涉及25个国家,涉及清洁能源、交通运输、信息化及环境保护等领域。
据张红力称,现在的项目特点是单体规模越来越大,原来是几千万美元、几亿美元,现在可看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项目,同时这些项目对当地经济乃至整个区域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大,项目参与方也越来越多,原来只有中资企业,现在有中资亦有外资,且来自世界各地。
正因为“一带一路”涉及的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资金需求量较大、期限长,潘光伟表示,需要构建一个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国际性开发机构组成的多元的、开放式的金融服务体系。
潘光伟总结,目前“一带一路”沿线项目中国金融机构参与较多,国际性金融机构包括开发性金融机构参与较少;政策性银行向纵深发展,但商业银行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传统金融产品比较丰富,但创新型的金融产品比较少。
项目投资未受资本管制影响
对于有关“一带一路”建设会加重相关国家债务负担的说法,丁向群认为有失偏颇。首先,国开行贷款十分注重项目的自偿性,主要以项目自身产生的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并未增加项目所在国财政负担。她强调,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项目都产生了良好的现金流,还本付息正常。
其次,对少数主权类客户的贷款,国开行对合作国的财政状况和主权信用等级等方面有严格要求,对一些重债穷国的贷款,则都是在IMF控制的贷款额度之内,包括贷款利率、贷款期限等贷款条件也与IMF要求一致。
不过,孙平也坦言,如果对一些国家贷款太多,将来确实有债务可持续性问题,所以进出口银行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别风险管理体系,对每一个国家都设计了一个债务上限,当贷款接近上限时就会把握放款节奏,但也并不是达到上限以后就不支持。
另外,对媒体提到怎么平衡资本管制与支持“一带一路”沿线项目融资的问题,潘光伟说,相关监管政策目的是限制一些投机性的境外投资,比如炒房地产或风险度较大的并购或海外投资,但对“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投资并没有限制。
孙平和张红力也表示,项目未受资本管制影响。许罗德进一步说,到目前为止,中行400多个“一带一路”项目授信680亿美元,到年底,中行“一带一路”授信预计将超1000亿美元,说明信贷增长比较快,受影响小。
精诚合作 多路径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由于“一带一路”资金需求大,银行资金来源亦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丁向群说,国开行是一家债券银行,通过发债可以筹集到长期、稳定的资金。中行则采取了很多新渠道,许罗德说,比如帮助一些政府发行人民币债券,帮助企业发债。2013年以来,中行累计在境外承销各类债券折合人民币9100多亿元,中行自身也通过发债筹集资金,其中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债券发行了三次,共计76亿美元,同时也在尝试利用PPP方式。许罗德预计,未来PPP会是“一带一路”资金筹措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带一路”建设还需要国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精诚合作。近年来,中国银协已向620家中外银行会员单位发出了《中国银行业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书》,并在积极筹建设立伦敦代表处,牵头筹建的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即将成立。
张红力说,通过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可以撬动更多的资金,到一季度末,工行通过筹备全球银团,联动其他国际金融组织和机构撬动了大约1200亿美元的非本行资金投入“一带一路”项目。
(关键字:“一带一路”资金 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