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徐成东从事冶炼行业的第24个年头。他持之以恒的创新成果点亮了他的人生旅途,为他赢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了不起的中国工人”
1995年,一心想成为冶炼工的徐成东梦想成真,在会泽铅锌矿第一冶炼厂与金属冶炼结缘。这年他22岁。
他被分到了烧结一班。当他看着矿石在一定温度下生成不同的形态时,激发了他的探索欲望。不久,班里新来的一名学冶金的大学生赠给他一本《有色金属冶炼》专业书。从书本中,他不仅明白了冶炼原理,更看到了一个令他神往的工艺——艾萨炉冶炼工艺。他预感这是铅冶炼发展的未来趋势,总有一天,公司会引进并使用这项技术。
进入2000年后,刚成立不久的云南驰宏锌锗 股份有限公司决定走出大山,到曲靖异地建厂。为了适应新型、现代的生产需要,新厂引进了艾萨炉工艺,因为工艺先进,徐成东不是大学生,被挡在了门外。直到2005年,公司推出竞争机制,经过四次考试,徐成东从四十多名报名者中胜出,成为艾萨炉操作工。
艾萨炉是引进设备,外国专家团在操作、调试的时候,中国工人不能在场,这无疑就给中方竖了一道技术隔离墙,而且操作工拿到的材料全是英文,200多页的材料,无形中又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为了攻克难题,他每天提前一个小时进单位,在现场观察和熟悉设备和流程,每天晚上背英文单词,凌晨才睡。一有机会就跟在外国专家的身后,学习和观察他们处理问题的办法和技巧。就这样过了三个月。凭自己的努力,他渐渐熟悉了主控操作页面上所有标识和英文图标,并能进行简单操作。
5月的一天,外国专家来给大家上课,他问有谁能上来画一下艾萨炉的线路图。徐成东主动上台,将线路图画了出来。外国专家露出惊讶的神情,朝他竖起了大拇指,同时邀请他到艾萨炉的故乡——澳大利亚进行学习和深造,继续探索艾萨炉工艺,被徐成东婉拒了:“我的公司给了我这个难得的机会,我要用学到的知识回报公司,谢谢你们的邀请。”外国专家们称赞他“amazing Chinese worker(了不起的中国工人)。”
创新打开成功大门
拿到艾萨炉操作证书的那一刻,徐成东一直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对这项工艺的热爱,不断刷新艾萨炉各项工艺指标。
艾萨炉在国外主要用于炼铜,还没有炼铅的先例。而驰宏锌锗首家用之于来炼铅。最初开炉的时候,曾经出现过熔池大部凝结的严重问题,外国专家团使用燃油富氧重熔的方法。结果,耗费了大量的燃料后,烧了多支喷枪都无济于事,三个月都没有产出一点粗铅。
徐成东经过细致的观察,认为是熔池传热效果差、渣型恶化引起的,他针对性地提出了用高品位铅精矿补充熔池内在高温下挥发的铅,上层烧熔、逐步推进的方法。
可是,设备是国外引进的,外国专家团是不会更改技术的。徐成东的建议,并没有被采用。这个项目如果失败,公司要损失7亿元。在这关键时刻,公司领导决定采用徐成东的建议,放手一搏。果然,短短的两个小时,整个熔池便全部化开,取样表明,渣含铅指标接近目标值。这个结果震惊了在场的每个人,所有的外国专家不约而同地对徐成东翘起了大拇指。此后,围绕着艾萨炉的运用,徐成东的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2012年,他带领艾萨炉全工序员工,分析物料、调整工艺,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员、工艺和设备,成功处理铜浮渣等复杂物料6801.06t,增加收益7319.66万元的经济效益,使艾萨炉实现了利益多元化、效益最大化的经济目标。
自投产以来,艾萨炉的炉龄都较短,只有一年左右,但是徐成东认真分析了炉砖的材质结构、原料成分、操作工艺后认为,有办法延长炉砖的使用寿命。2010年大检修炉砖更换后,他带领团队狠抓工艺操作、精心配比物料、加大设备巡检力度、完善炉体监控措施等,使艾萨炉的炉砖寿命达到了865天,创历史新高,比国外专家预计的365天高出了500天,2012到2015年间,更是创造了炉龄978天的历史纪录,达到了世界同行业最好水平。
劳模工作室引领创新前沿
2011年4月,经云南省总工会批准,驰宏锌锗成立了以全国劳动模范徐成东名字命名的“徐成东劳模创新工作室”。2015年8月,被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徐成东技能大师工作室”牌匾。
按照创新工作室的工作要求,他带领工作室成员紧紧围绕“提指标、降能耗、增效益”这一核心,提出了“课题不求大但求实,推进不求快但求严,全员参与力求带动。在此过程中,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带动职工技术协会活动,鼓励技术协会会员、技术员和广大员工,立足本职工作,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本领,创新工作方法,从小处入手,提升各项生产经济技术指标。
为让工作室更充分地发挥劳模的先进示范激励作用,他带领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开展管理、技术、服务、业务创新,先后承担了“泡沫渣的研究和控制”“提高连续熔炼作业率”“提高粗铅质量”“提高喷枪使用寿命”等重大攻关项目的岗位试验任务。多次到会泽冶炼分公司、呼伦贝尔驰宏矿业有限公司支援项目建设工作。把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技术员,并针对设备上不能用、不好用、有安全隐患的问题进行了技改,使两个分子公司都在第一时间就顺利达产达标。到呼伦贝尔驰宏支援期间,面对从未接触过的奥斯麦特炉,他废寝忘食地学习,掌握了奥斯麦特炉与艾萨炉在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差异,对工艺做到心中有数。在奥斯麦特炉开产初期,由外方专家主导的熔炼一段还出现渣铅过高、喷枪寿命短、烟尘率高、熔炼时炉体晃动过大和晃动时间过长等问题。徐成东不惧外方权威,提出对工艺操作参数和物料配比进行调整的建议。建议实施后,渣含铅大幅下降,喷枪使用寿命也由以前的一炉一只枪提高到四炉一只枪,最高达到了八炉一只枪的良好成效;炉子晃动大大降低,有效提高了炉砖使用寿命,各项生产指标超过了设计要求。
“今年9月,我们对工作室进行了改造升级,建成两个室,一个用于展览,一个用于学习交流。”驰宏资源综合利用公司工会主席说:“目前,工作室有23人,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职工队伍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工作室的魏源,取得了“一种减缓铅锭表面氧化腐蚀的方法”专利,赵红梅取得了“一种烟气脱硫副产硫酸铵的深度除砷方法”“一种脉冲压缩风防止矿浆输送水平盲管堵塞的装置”“一种氧化锌烟尘防堵塞进料装置”“一种氧化锌烟尘输送装置”四项专利,还参加完成了电铅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公司科技二等奖。
劳动创造世界,技能成就未来。徐成东和他的团队,用行动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2019年,为了解决连接段经常堵塞、烟气外溢的现象,保证再生铅二期顺利开展,在艾萨炉大检修过程中,徐成东做了艾萨炉余热锅炉和电收尘连接段的喷吹技改;还原炉项目上,在表面冷却器外创新加装旁通设计,避免了在每次升温过程中,天然气与氧气在反应过程中造成布袋损坏;解决了还原炉渣溜槽排放难题;对艾萨炉与还原炉工艺生产组织做了创新性工艺技改,为再生铅二期6月底顺利生产做足了准备……
(关键字: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