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金融时报》讯:对于全球最大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尚德电力(Suntech)的创始人施正荣而言,现在的日子不大好过。施正荣曾是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但如今他一手创建的帝国却陷入严重困境。
尚德已将太阳能电池板产量削减了40%,而其股价今年累计下挫60%,此外,该公司还收到了纽约证交所(NewYorkStockExchange)的退市警告。尚德净债务高达16亿美元,杠杆比率超过200%。该公司最近获得了无锡市政府的贷款支持,同时它的一批债券将于明年3月到期。
尚德的困境反映出中国太阳能行业正在进行中的范围更广的变革——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国。在经历多年飞速扩张、向世界大量供应价格越来越低的电池板后,杠杆比率颇高的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如今不得不减产和裁员,甚至有些企业沦落到可能破产的境地。
尽管太阳能行业在如日中天时曾催生出中国一些最富有的企业家,但其中很多富豪(包括施正荣在内)已跌落本月发布的《福布斯》(Forbes)2012年中国富豪榜。
花旗(Citi)驻香港太阳能分析师林子谦(TimothyLam)表示:“这是一场生存之战。”他估计,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太阳能制造业只有50%至80%的产能在运转,因为企业正努力将亏损降至最低,而太阳能电池板价格继续下跌。
其他预测甚至更为糟糕。中国最高能源政策制定者李俊峰表示,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行业就像是一位“靠着生命支持系统维生的病人”。他预测,在太阳能行业从过去5年宽松信贷建立起来的过剩产能“危机”中复苏之前,全球一半的太阳能产能需要关闭。
他补充称:“如果银行现在停止贷款,没有一家公司能够生存下去。”
随着全球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进入痛苦的整合时期,分析师表示,中国国内外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业的前景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政府的举措。多家公司已在这段时期破产,其中包括德国的Q-cells和Solon以及美国的Solyndra和EvergreenSolar。
中国政策将以两种方式影响全球太阳能市场:第一,推动国内的太阳能电池板需求,第二,出台支持性政策,帮助本土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免于破产。
通过增加国内太阳能电池板的装机容量,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吸收太阳能电池板的部分过剩产能。多数分析师现在预测,中国今年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太阳能电池板市场,仅次于德国。届时,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装机容量将达到4至5吉瓦,是中国去年装机容量的两倍。今年,中国将2015年的太阳能电池板装机容量目标提高到21吉瓦,是中国2010年装机总容量的25倍。
然而,尽管中国去年确定了颇具吸引力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但很大一部分预期需求今年未能实现,原因是电网限制放慢了新的太阳能项目的发展。
巴克莱资本(Barcap)的研究发现,截至10月中旬,中国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仅为1至2吉瓦,不及全年预期的一半,与全球巨大的过剩产能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另外,中国开发商经常推迟或不付款给地方电池板企业,这让电池板企业国内销售的盈利能力远远不及海外销售。
或许更为重要、当然也更具争议的是,中国可能会采取什么方式来扶持国内太阳能电池板企业并帮助它们度过困境。今年早些时候,一份将获得国家开发银行(CDB)优惠授信的“六大六小”太阳能公司名单,在行业分析师和公司高管中间广泛流传。但国开行没有就这份名单是否存在的问题作出回应。
数家太阳能企业已获得总部所在地政府更为直接的支持。今年7月,中国东部城市新余帮助赛维LDK(LDKSolar)偿还了8000万美元的债务。两个月后,尚德获得了其总部所在地无锡市的支持。无锡市政府组建了一个委员会,帮助这家处境不佳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获得当地银行的贷款支持。赛维LDK最近宣布,获得新余市政府支持的一个投资工具的进一步救助——该投资工具购入了这家陷入困境的公司的20%的股权。
李俊峰表示:“在中国,地方政府不是真正的政府,它们更像是企业。”
“首先,无锡市政府是尚德最大的股东,因此它感到非常担心。新余市政府是赛维LDK最大的股东,它也很担心。但地方政府的行为不代表中央政府的行为。”
与钢铁或制药等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其他中国工业行业不同,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大多由私人控股,但地方政府通常持有公司的少数股权。
尽管获得了地方政府的暂时支持,但赛维LDK和尚德等企业的前景依然不明朗。如果太阳能电池板价格没有回升(分析师称不太可能回升),亏损将继续上升,直到实力较弱的制造商被淘汰出局。
“它们实际上将成为政府的监护对象,至少很多企业都是这样,”里昂证券(CLSA)分析师查尔斯?永茨(CharlesYonts)表示,他指的是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它们将会继续被贴上越来越多的胶带,直到最后死亡。”
对于一个曾经是中国可再生能源计划中一颗璀璨明星的行业而言,这是一种悲惨的命运。
(关键词:尚德 电池 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