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联合国汞公约第五轮政府间谈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按计划,本次谈判会议将在1月18日前完成谈判条约的最终文本,形成控制汞污染物排放的新国际条约。然而,作为最大的汞生产、消费和排放大国,中国的谈判立场和减排目标却使本轮谈判充满不确定性。
汞,俗称水银,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2009年始,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主持下,联合国汞公约系列谈判启动。谈判以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来降低全球汞用量和汞污染为目标。2010年6月,政府间第一轮会议在瑞典召开。
目前正在举行的第五轮政府间谈判会议是这一系列谈判的最后一轮。包括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伊拉克等100余个国家政府参与了该谈判。
在此前的四次联合国汞公约谈判中,各国需共同决定大气汞污染排放的限制性规定是否具有强制约束力。目前,中国的立场是自愿执行,而非将联合国汞公约作为有强制约束力的国际公约,这可能使中国未来的汞污染物减排缺乏国际约束力。
此外,本轮谈判还需就必须升级换代或淘汰的汞产品和用汞行业达成最终结论,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和最终期限。在中国,体温计、血压计和纽扣电池生产,以及PVC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催化剂是最大的用汞行业。但中国至今尚未承诺淘汰汞在体温计、血压计和电池中的使用,并希望将PVC产品生产用汞的淘汰暂不纳入规定或无限期延迟。
中国是全球汞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中国的汞排放占全球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中国的汞消费量则占全球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现有研究表明,中国一些沿海地区的渔民暴露在较高的汞污染威胁中。中国其他高危人群还包括已受到汞污染地区的居民和工厂工人。
根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于2011年发布的《中国汞管理政策研究特别报告》,火力工业锅炉、火电厂和有色金属冶炼为中国汞排放比重最大的行业,其排放量分别占据中国汞排放总量的33%、19%和18%,水泥业、钢铁业、固体废弃物燃烧、交通用油、居民用煤和生物质垃圾燃烧也是主要的汞排放来源。
在过去半个世纪,发生在日本和伊拉克等地的大型汞污染事件已引起人们对汞危害的担忧和关注。多国研究显示,环境汞污染暴露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孕妇和婴幼儿的汞暴露危害尤甚。对于成年人,较大剂量的汞中毒会导致生殖能力、血压紊乱、失忆、发抖、视野狭小、手指和脚趾麻木等。最新研究成果还显示,汞污染暴露还有可能导致心脏病。
跨区域研究显示,汞污染不仅对污染地当时当地的环境安全与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在水、大气、土壤等不同环境介质中转化,并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食物链中不断累积。全球大部分人体内的汞正是通过食用鱼类或其他水产品而摄入的。
据悉,中国政府谈判团的主要发言人为环境保护部国际合作司国际组织处副处长夏应显。谈判团其他成员来自中国环保部大气与噪声污染控制处、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化学品环境管理处、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外交部、商务部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政府和研究机构。
(关键字:汞 联合国汞公约 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