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资源“蛋糕”能做多大?创新开发创新什么?区域发展会不会融合?战略资源如何走近百姓?
因为全国唯一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花落攀西,2013年春天发生的一些故事必将载入中国资源开发史册。
3月中旬,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复函同意”,多年来有关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能否落地的议论终于尘埃落定。与此同时,关于试验区未来发展的种种猜想又纷纷“浮出水面”。
猜想1
战略资源离百姓有多远?
“这些东西平常看不见、摸不着,感觉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3月18日,家住攀枝花市东区的刘勇道出了他对钒、钛和稀土的真实感受。
相对于政界、科技界、企业界议论的热度,攀西民间对设立试验区的反应要平静许多。
对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攀枝花学院钒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杨绍利的看法是:资源利用水平不高,民用领域远未普及。
来自攀钢的一份研究资料显示:钒和钛是衡量经济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目前的钒用量仅30克/吨钢,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国人均钛白粉消费量为1千克/人,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3。
“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设立,将加速缩小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在京参加攀枝花与中国工程院等机构战略合作交流的杨绍利说,他从院士们热情洋溢的演讲中,感受到了一种时不我待的“加速度”。
在国家战略与攀西资源的再度碰撞中,凉山州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锋也强烈地感受到,钒钛、稀土开发利用的“春天”来了。
刘锋告诉记者,钒、钛和稀土之所以被称为战略资源,就因为它们在国防军工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特殊价值。钒可以显著提高钢材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是发展新型微合金不可或缺的元素。钛具有优异的抗腐蚀特性,广泛应用于医疗、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行业。稀土更有“工业味精”美誉,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还是电子、激光、核工业、超导等高科技的“润滑剂”。
从中国加速发展大飞机的报道中,杨绍利读出了攀西战略资源的巨大市场空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架重200吨的大飞机,要用30吨钛合金,国家完全可以把攀西建成大飞机钛材的生产基地。
高端市场前景广阔,民用市场却是喜忧参半。钛白粉已广泛应用于造纸、涂料、化妆品,钛合金民用产品则“曲高和寡”。一副钛合金眼镜架售价 2000多元,一辆钛合金自行车的价格高达万元,这必然让工薪族望而却步。
刘锋坦言,目前,攀西战略资源开发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进入千家万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想2
资源“蛋糕”能够做多大?
在不足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攀西开发两度跻身“国家战略”。第一次是因为资源,第二次还是因为资源。人们不禁要问,这个“聚宝盆”里究竟有多少资源?资源“蛋糕”到底能做多大?
根据省发展改革委拟定的建设规划,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范围涉及攀枝花市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凉山州西昌市、冕宁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以及雅安市汉源县、石棉县等3个市(州)13个县(市、区)。
这片3.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蕴藏着储量世界第一的钛、世界第三的钒、国内第二的稀土和“国宝级”的碲铋矿。
最新勘查探明了试验区的“家底”: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大规模开发,这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保有储量约有90亿吨,其中,钛资源储量6.18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90%,钒资源储量1862万吨,约占全国储量的52%。矿石中伴生的铬、钴、钪、镍、镓等稀贵金属,储量均达到特大型矿山等级。目前正在开展的整装勘查表明,攀西还可新增147.43亿吨钒钛磁铁矿资源量。
同时,攀西的稀土资源保有储量278.18万吨、远景储量约1000万吨,是全国最大的单一氟碳铈稀土矿,碲铋矿石量70703吨,碲金属量 553.16吨,铋金属量829.92吨,金属碲资源远景储量大于2000吨。
目前,攀西地区已形成年产钒钛铁精矿2000万吨、标准钒渣30万吨、钒制品3.5万吨、钛精矿200万吨、钛白粉60万吨、海绵钛2.75万吨、稀土精矿3万吨、稀土冶炼分离产品1万吨的生产能力。
根据规划目标,2015年,试验区钒钛、稀土、碲铋材料等战略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500亿元以上。到2020年,全面实现铬、钪、镍、钴、镓、铜等伴生金属的产业化、规模化回收利用,稀土、碲、铋深加工及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建成2-3个千亿级产业园区。“规划蓝图催人奋进!”攀枝花市发展改革委主任覃发树告诉记者,该市将力争到2015年,全市钒钛钢铁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钒钛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到2020年,钒钛钢铁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建成世界最大最强的钒钛产业基地。
猜想3
创新开发应该创新什么?
“把攀西建设成为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我国重要的稀土研发制造中心和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打造国内资源富集地科学开发利用资源的示范区。”根据省里的规划,这是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的总体目标。
“在这个目标体系中,比三大产业发展目标更具挑战性和不确定性的,是打造示范区!”覃发树和刘锋都认为,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要成为西部和其他资源地区的示范,必须跳出“开发-兴盛-枯竭-衰败”和“输出资源、留下污染,输出财富、留下贫困”的传统开发怪圈,走创新开发之路。
创新什么?怎样创新?试验区为人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3月18日,攀枝花携手中国工程院启动“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战略研究”项目,期望借力国家“智库”做好资源开发的顶层设计。
无独有偶。攀钢也于近日通过鞍钢集团与中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力求在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关键领域得到国家科技“大脑”的技术支撑。
从院地合作到院企合作,试验区的政府和企业都在探索创新资源开发的新路径。
试验区的“试验边界”在哪里?规划里划定了一条宽泛的底线——科学开发。
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将力争在财税金融体制机制创新、供地用地制度创新、直供电创新、资源配置管理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6个方面取得突破。
对“试验边界”问题,刘锋也有深入的思考。他认为,凉山在创新开发中,需要处理好主要资源开发与资源综合利用的关系、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技术进步与机制创新的关系、区域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资源本土化战略与技术人才全球化的关系等。
两地都期盼中央财政设立攀西战略资源科技攻关专项资金,把攀西战略资源开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纳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允许硫酸法钛白清洁生产、高炉或非高炉冶炼用于铸造及装备制造;取消钒、钛深加工产品出口关税或提高退税率;开展矿业用地改革试点。
猜想4
谁来推动区域联动发展?
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跨攀枝花、凉山、雅安三个市州,如何实现整体联动,推动融合发展?
“试验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最怕的就是画地为牢、各自为战。”覃发树说,攀西战略资源相互匹配,组合优势突出,整体联动则多赢,一盘散沙则俱伤。
根据试验区的实际,攀枝花的初步建议是构建部省级协调推进机制,建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等国家部委和省政府组成的试验区建设领导工作组,全面组织领导试验区建设工作。
在此基础上,试验区所涉及的攀枝花、凉山、雅安三个市州也建立相应的组织和工作机构,统筹协调当地各项改革试验,结合实际提出本区域的实施意见、行动计划和配套措施,确保创新开发试验工作有序推进。
攀钢集团公司、四川江铜稀土有限责任公司等攀西企业也提出,当前,攀西试验区迫切需要建立在资源、科技、政策、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国家、省、市(州)联动协调机制,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协同推进战略资源高效综合开发利用。
(关键字:镓 钴 碲 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