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上海11月11日 -中国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以及社会融资规模均偏低。一方面临近年底,四季度银行为调整全年指标,控信贷增速压力加大;而对于非标融资的压缩和资金利率偏高,则导致社会融资的明显回落。 业内人士指出,央行通过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意图控制银行同业业务的快速增长,在降杠杆的同时以压缩非标融资,而这又导致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上移,增加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难度。 中国人民银行周一公布数据显示,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061亿元,低于此前路透6,000亿元的调查中值;当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4.3%,与路透调查中值一致。10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70.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路透调查中值为14.3%。 广发银行高级交易员颜岩表示,10月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速回落至14%,而上月为19%。如此快速的下降可以看出央行在流动性总量控制方面的政策思路。信托贷款、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大幅减少,有监管方面的原因,也有市场的客观影响。 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首席金融市场分析师李刘阳则谈到,今年前三季度,无论是信贷还是其他非贷融资,扩张速率都超过了央行的预计。在保增长的压力较小的背景下,2013年的最后两个月的社会融资可能会继续受到政策压制。 “一方面是央行维持中性偏紧的公开市场操作,将资金成本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监管可能会针对非标融资过量出台新的调控政策。”他认为。 央行数据并显示,10月社会融资规模为8,56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342亿元;1-10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4.8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81万亿元。 中国央行最新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传递出一个简单明确的思路:要稳增长,只能维持中性的货币政策;而要去产能,就必须保持偏紧的货币环境。
(关键字:中国 社会融资 融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