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是信息产业和新能源光伏产业的基础原材料,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多晶硅产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整合,面貌已焕然一新,能耗已得到较大的下降,副产物也得到充分循环利用。因此,亟待摘掉“双高”帽子,重新审视多晶硅行业,给予多晶硅出口退税等公平待遇。
多晶硅生产不存在“双高”问题
能耗快速下降,三年降幅达到50%。
衡量多晶硅能耗的主要指标是综合电耗和还原电耗。早期由于多晶硅工厂没有掌握关键的生产技术,导致能耗较高,但目前受益于大还原炉的使用、冷氢化技术的突破、生产规模的扩大、工艺配比的优化、装置稳定性和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多晶硅综合能耗水平不断下降。
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随着技术的进步、环保监管力度加强和成本竞争压力的加大,多晶硅生产企业普遍重视副产物的处理。目前,国内多晶硅企业普遍通过冷氢化技术将四氯化硅转变为三氯氢硅重新投入到系统中循环,含杂质较多的四氯化硅则通过烧制气相白炭黑或水解中和处理排放,从而实现清洁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也大为降低。
“双高”非多晶硅产业本质。从国外多晶硅产业发展历程看,多晶硅企业主要分布在美国甚至是德国、日本和韩国等能源较为匮乏的国家,他们不但没有将多晶硅产业外移,反而出台大量的税收、研发等优惠政策,扶持本国多晶硅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所谓的“双高”只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企业的不规范行为而出现的一丝不和谐声音,应充分给予纠正。
提高出口退税率非常必要
调整多晶硅产品出口退税率是扶优扶强、规范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目前,虽然我国80%的多晶硅企业减产、停产或破产,但是20%的企业代表着我国80%以上的优质产能。这11家多晶硅企业仍在维持稳定生产,虽然这部分企业数量不多,但在技术水平、产业规模方面具备优势,成本也控制的较好,足以代表我国多晶硅产业的水平,也是未来我国多晶硅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力。
调整出口退税率,可起到扶优扶强的目的,优势企业竞争力将加强。
调整出口退税率是增强我国多晶硅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我国晶硅电池产能巨大,对多晶硅产品的需求也高。但目前外部环境正悄然发生变化,我国晶硅电池正遭受美国、欧盟等光伏主要市场的“双反”调查,国内晶硅电池产业将被迫向国外转移,这也意味着原本主要在国内市场竞争的多晶硅产品也将被推至国际市场,直接与国外多晶硅企业进行竞争。因此,目前急需调整多晶硅出口退税率,以提高我国多晶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执行17%的出口退税率
受益于多年的发展和政府补贴,国外多晶硅企业的折旧和财务成本得到有效摊销,其生产成本约在16~25美元/千克之间,而我国主要多晶硅企业的生产成本仍在17~30美元/千克。为有效提高我国多晶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需给予多晶硅产品出口17%的退税率。硅片产品做为多晶硅加工产品,其出口退税率应该从13%调整到17%,以和国外多晶硅及硅片企业具备相同的竞争条件,争夺国际市场。
调整多晶硅增值税,实施重点企业认定制度。将多晶硅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超过4%的部分,组成产业研发基金,以研发的形式返还给多晶硅企业,鼓励企业通过技术进步不断降低成本。同时,与相关主管部门一起,实施重点多晶硅企业认定制度。通过认定的多晶硅企业除了享有多晶硅研发基金扶持外,在项目审批、信贷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关键字:多晶硅 硅片 出口退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