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29日降准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4个月未采取降准或降息的措施。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对于现阶段的货币政策走势,市场出现一定分歧。目前市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观点,一是预期短期降准;二是短期内不会宽松,货币政策主要通过OMO+MLF+PSL等工具维持流动性平稳;三是降准降息操作还需观望。
7月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持续回笼资金,但银行间流动性仍较为宽松。数据显示,隔夜Shibor自6月末的2.037%下降至7月14日的1.993%,下降4.4个BP。
有不支持宽松的分析师认为,央行通过OMO+MLF+PSL的操作,起到代替降准的作用,因此降准概率进一步下降。
实际上,今年以来OMO+MLF+PSL操作已使市场流动性凸显“碎片化”和“周期性”。
“现在宏观经济运行相对平稳,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速也不低。现阶段货币政策应维持观望,降准降息在四季度操作比较合适。”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银行间流动性宽松
7月初,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的2016年第二季度例会表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
流动性方面,7月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持续回笼资金。根据数据统计,7月1日-14日逆回购及MLF到期13120亿,央行通过逆回购及MLF投放资金6140亿元,实际上央行共回收流动性6980亿。
不过银行间流动性较为宽松。数据显示,隔夜Shibor自6月末的2.037%下降至7月14日的1.993%,下降4.4个BP。其他期限的Shibor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一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交易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上回收资金,但最近银行间市场资金很宽松,机构只借隔夜资金,很少借长期限的资金。”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7月中下旬以来将有5笔MLF到期,规模总计5290亿元。7月16日和7月30日还将分别有1103亿元和735亿元3年期央票到期。
7月13日,央行对13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2590亿元,利率与上期持平。央行称,这一操作的目的在于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点评称,目前来看,MLF的数量减少,价格持平,意味着央行仍然维持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短期内降准操作的可能性仍然较小。
“现在市场流动性充裕,而6月外汇占款是增加的,央行没有降准的必要,否则央行回收流动性的工作也就白做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记者表示。
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也认为宽松预期会再度延后,短期降准概率下降。
结构性操作常态化
中信固收团队点评称,在到期量较大的背景下,央行续作MLF共2590亿元,意在补充流动性实现对冲,维稳资金面,显示操作更趋谨慎。大宽松时代已是过去,同时结合MLF利率持平前期,央行操作意在对冲以代替降准,降准概率进一步下降,货币政策实质稳健。
中信固收团队表示,“大水漫灌”的传统式宽松已难再现,OMO+MLF+PSL等结构性工具将作为货币政策新主打,“精准滴灌”式的投放成为应对流动性缺口的主要措施。
实际上,今年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频繁使用MLF、PSL、OMO等工具,以维持流动性相对平稳。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MLF、PSL的余额分别为1.74万亿、1.67万亿,相比去年末分别增长162%、55%。
“财政库款、资本流动对银行间流动性均有影响,而且影响是多维的。” 一位央行系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流动性管理不像以前一样,SLO、PSL、MLF等丰富了央行流动性管理的图谱。”
中信固收团队认为,结构性工具的频繁操作使流动性凸显碎片化、周期性特点。其中,周期性源于货币政策短期工具存在到期续做的问题:当货币政策工具集中到期时,市场流动性就将面临不确定性,因此表现出周期性的特点。
所谓碎片化,指MLF、PSL、SLF等结构性货币政策操作主要分别针对大中型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地方商业银行,由此出现流动性出口不一的问题。而不同口径投放的流动性规模不同、价格也不同,容易导致市场流动性分割。
货币政策宽松
仍有空间
前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交易员表示,最近有降准的预期,实际上也有降准的空间:一是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另外经济下行压力大。“降准可以释放长期资金,央行可以相应减少公开市场、MLF工具的操作频率。”他说。
货币政策是调节总需求的重要手段,货币政策决策一定程度上也取决宏观经济走势及国际经济形势。目前,CPI、GDP增速、美元加息是市场参考的重要因素。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6月CPI录得1.9%,相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通胀对货币政策宽松的制约已明显下降。而美元加息延后也为央行降准降息操作提供了个难得的时间窗口。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自“2·29”降准以来,货币政策已4个多月没有再降息降准,主要是因为一季度经济触底回升、通胀预期抬头、房价暴涨。目前第一个因素已经被破坏,第二、三个因素未来将逐步弱化,因此货币政策再度宽松的预期正逐步升温。
(关键字: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