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公开市场今日将进行14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800亿14天期逆回购操作。公开市场今日有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央行今日连续第三天对14天期逆回购操作询量。
时隔逾半年,14天逆回购再度“出山”。
作为比7天期逆回购期限更长的流动性管理工具,14天逆回购此时被央行再度使用,凸显出央行有意拉长流动性调控期限,双管齐下稳定市场资金面之意。但同时,14天逆回购资金价格较7天逆回购高,昨日1400亿元逆回购投放后,资金面紧张趋势也并未缓解,一些机构认为央行有意抬高资金水平,令其在债市继续加杠杆变得更加谨慎,昨日债市也以下跌来回应。
多期限配合意在“熨平”波动
8月24日,央行以利率招标的方式开展了总量14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包括900亿元的7天逆回购和500亿元的14天逆回购,这是半年多来公开市场首次出现14天逆回购的身影。
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的一种,14天逆回购此前并不少见,央行上次使用是在今年的春节前夕,当时操作量为1100亿元,利率为2.40%,旨在保证春节前的资金供给。
回顾历史操作,与7天逆回购每日滚动操作,满足机构日常流动性需求不同的是,央行通常会在春节前、“十一”小长假前的季末等特殊时点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满足月末等跨月期限的较长期资金需求,平抑资金面波动。
而央行昨日重启14天逆回购,也恰是为了平抑近期市场出现的资金价格波动,意在平稳月末资金面。因为从上周四开始,跨月的14天逆回购资金价格开始出现明显上涨,成为全周涨幅最大的资金品种。
事实上,自8月中旬以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呈现紧平衡态势,有些超出市场预期。市场人士认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认为,在外汇占款持续减少,目前银行体系超储率水平不高的背景下,近期资金面的紧张可能与地方债发行密集导致缴款资金集中到国库,以及银行同业资金走款在途导致资金暂时无法融出等因素有关。
而7天和14天逆回购配合操作,多期限向市场投放流动性,意在缓解这种趋势。不仅如此,市场关注的14天逆回购利率持平于2.40%,也填补了此前7天逆回购利率2.25%和3月期MLF利率2.75%之间的利率空档,不仅完善了逆回购品种结构,也进一步加强了央行对短期利率的调控能力。
机构加杠杆更为谨慎
不过,在央行新增14天逆回购投放后,昨日市场资金面并未“解渴”,资金价格涨幅反而扩大。数据显示,昨日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继续上行至2.06%,7天和14天品种加权平均利率也分别上行了10个基点和9个基点。而交易所资金也较为紧张。
这表明,在逾千亿逆回购投放后,流动性紧张有增无减,机构对未来资金面并不乐观。有市场人士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内,央行有望持续开展14天逆回购,虽然稳定了整体资金价格,但同时也抬升了资金成本,这一变化将导致机构在债市加杠杆的行为更加谨慎。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分析认为,如果央行持续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那么7天逆回购操作的频率和规模必然相应减少,而14天期资金成本较高,结果就是整个市场的资金成本相应提高,过去靠“滚隔夜回购加杠杆博利差”的交易策略必然受到很大冲击,债市调整压力不言而喻。
事实上,今年以来,央行一直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维稳市场资金面,7天逆回购的利率维稳于2.25%,这被一些市场人士视为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的“铁底”。在货币市场总体平稳,债市持续火爆之际,加杠杆成为不少机构的首选策略。
隔夜回购成交量的持续增加便是佐证之一。据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涵统计,2015年初到现在,隔夜回购交易规模增加200%,7天回购规模仅上升50%。机构明显认为“如果可以持续借到隔夜资金,那么隔夜利率就等于7天、14天利率”。
在7月信贷数据低迷的背景下,有业内人士担忧,这一行为会加剧资金在银行体系内流转,很难进入实体经济。虽然机构对央行是否有意去杠杆这点仍存分歧,但昨日债市已经明显回调。中债收益率曲线显示,8月24日利率债收益率整体上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了1个基点至2.73%。
(关键字:央行 逆回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