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短信回放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华商务网> 有色产业> 小金属> 市场动态>

前景可期 铜产业呼唤高质量发展

2019-5-13 14:01:56来源:网络作者:
  • 导读:
  • 日前,在由江铜集团和国际铜业协会联合举办的2019年中国国际铜业市场与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一致看好未来铜终端应用市场。
  • 关键字:
  • 铜产业

日前,在由江铜集团和国际铜业协会联合举办的2019年中国国际铜业市场与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一致看好未来铜终端应用市场。

铜产业发展前景可期,江西省狠抓产业能级提升,加快实现工业崛起。在江西省发布的《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中,提出打造有色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迈上万亿级目标。在诸多利好因素下,作为江西省有色产业支柱的铜产业如何乘势发展?论坛相关观点给我们带来启示。

【趋势】

铜产业可为江西经济发展作更大贡献

国际铜业协会研究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铜用量为134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近50%。中国铜用量在过去十年间年复合增长率达7.4%,成为全球铜工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我国用铜量连续10年上升,专家表示,这个结果不仅仅是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等终端驱动因素拉动,铜冶炼、加工等上游企业的发展也为下游需求提供了有力保证。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实现平稳开局,推动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随着经济发展绿色化进程的深入推进,铜特有的节能减耗属性和100%可回收的绿色属性,符合经济发展趋势。

这些信息意味着,铜产业仍大有可为。2018年,江西省有色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6000亿元。今年,江西省政府提出通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力争在铜等领域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铜产业有望为江西经济贡献更多力量。

【不足】

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仍是铜产业短板

在论坛上,专家认为中国铜产业作为全球铜产业最具发展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许多新的挑战,要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尚福山告诉记者:“当前对铜产品的生产、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关注不够。”专家认为,原材料和产品的竞争不能只停留在经济和技术层面,还需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通过科学的评价、规范的管理,引导有序的“绿色竞争”是大势所趋。

部分企业的外延粗放型发展模式仍在延续,这对铜产业的持续发展不利。国际铜业协会亚洲区总裁徐弘认为,由于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的影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规模对铜用量的拉动作用不会凸显,但是单位用铜量或将为铜用量增长带来新的机会。以汽车行业为例,当前大多数内燃机汽车用铜量不超过23公斤,但是混合电动轿车用铜量约为40公斤,纯电动轿车用铜量为83公斤。

另一方面,一些铜产品也将面临材料更换的压力。核电、新能源、高铁、海洋和航天等新兴行业,对铜产品不断提出新材质、新品种、高品质和绿色节能的要求,意味着铜产品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作为】

开展全生命周期评价势在必行

中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经济结构也处于调整时期,节能、绿色、创新、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工业发展的主题。

2018年,江铜联合国际铜业协会、中国铜业、铜陵有色、中国黄金等单位,启动“中国阴极铜生命周期评价研究暨应用”项目。5家单位倡议,在继续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及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将生命周期评价的理念和方法逐步融入,促使整个铜产业链更加绿色发展。

铜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包括铜的采选冶加等生产阶段、产品流通和使用维护过程、废弃或再生的生命终端,以及整个过程潜在的环境影响的总体汇编和评价。

目前,该项目组已经开展了《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编写工作,基于第一轮数据调研的建模和数据检查工作正加速进行,最终将形成阴极铜生产过程最新的生命周期清单和模型,完成《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铜精矿和阴极铜》等成果。

以“绿色”作为发展底色的同时,企业如何助力有色产业发展?作为铜工业领头羊,江铜集团建立了全生态产业链,实现产品与消费需求同频共振,持续提升供给质量。以铜箔产品为例,江铜已研发多款高频高速铜箔、无胶铜箔产品及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在国内同行中首次成功适配5G应用。

“如何用绿色制造带动高质量发展,值得全行业思索。”江西铜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郑高清告诉记者,“目前参与铜生命周期评价研究的单位只有5家,希望有更多企业参与进来,共推中国铜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字:铜产业)

(责任编辑:01181)
每日聚焦
市场动态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有色产业频道: 基本金属 | 小金属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中文国际-English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商务网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古典家具街1616甲 邮编:100022
客服热线:40090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