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短信回放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商信息> 有色产业> 小金属> 市场动态>

以科技创新塑造中国铜业发展新优势

2022-1-14 9:11:02来源:网络作者:
  • 导读:
  • “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在中铝集团第四届科技创新大会上,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姚林提出“要重塑集团科研生态,不断增强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创新实力”。
  • 关键字:

“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在中铝集团第四届科技创新大会上,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姚林提出“要重塑集团科研生态,不断增强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创新实力”。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刘祥民提出“重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要求,并对中铝集团《关于新发展阶段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进行解读。近日,中国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许波,党委副书记、总裁高贵超在公司改革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上,就落实集团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结合中国铜业实际,对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作安排部署,把科技创新摆在中国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位置。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体系塑造发展新优势。

要加强创新要素支撑,打造创新“特区”。创新首先要解决实际问题。要纵向落实各级责任、横向集聚各类资源,把人、财、物等创新要素向关键领域、重点环节聚焦。明晰科技创新方向,聚力打造铜铅锌原创技术“策源地”,做实铜铅锌现代产业链“链长”。要积极探索实践“企业出题、创新平台领题、协同解题”的创新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创新平台的科研优势,提升院企共建车间实验室的技术服务能力,形成问题来自一线、解决在一线、收益在一线,技术、成果和人才提升在研究院的新路径。要聚焦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技术研究,创造经济效益,反哺前沿技术投入,形成良性循环。重点攻克兰坪堆存矿、秘鲁难选矿、深地资源安全开采、高纯超高纯金属项目技术攻关、产业化进程,奔着中国铜业最紧急、最紧迫的“卡脖子”难题去,坚定科技自立自强,将“卡脖子”变为“杀手锏”,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掌控产业发展的“命门”和主导权。

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不能像管理行政干部那样管理科技人才。创新之道,惟在得人。进一步强化管理机制创新,需要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撑、激励等方面下功夫,“破”“立”并举,积极为人才松绑。进一步破除“官本位”、行政化的传统思维,不能简单套用行政管理的办法对待科研工作,把政策聚焦在为科技人才服务、支持、激励方面,多想办法、多出措施,而不是着眼于“管”,把人才“管住”。要进一步落实“让科研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服务”的理念,通过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资源调度权,放手让他们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同时,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军令状”制度,确保科研项目质量、效果。要进一步完善激发创新活力的绩效激励,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科研项目“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科学进行科技成果经济性评价,把“创”与“争”的内在动力激发出来。

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全面创新总动员。在中铝集团的领导、支持下,中国铜业围绕“突出科技创新的价值创造、加强技术集成、健全科技投入机制、强化重大科技布局”,积极组建中铜研究院(北京分院),形成了绿色高效铅锌矿山领域、铅锌冶炼共伴生金属高效综合利用领域、绿色开发铜矿山领域、绿色低碳铜冶炼领域、高性能铜及铜合金领域、锗高纯材料及产业发展研究领域6个专业领域技术中心,初步形成了“1+1+4+N”科技创新体系。下一步,要真正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完善创新生态,坚持“以我为主,开放合作”的原则,确保创新成果为我所用,创造产业价值。利用“集团级、战略单元级、实体企业级”三级项目攻关模式,用好用活4个国家级和29个省级创新平台,在重大项目上实施特殊调配制,打破常规,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把分散的创新主体联合起来。进一步强化带头人作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发挥好主力军、集团军作用。同时,激发企业员工“万众创新”动能,支持实体企业进行各类小改小革“一招鲜”,不断降成本、提效率、增效益。

自主创新,时不我待;科技强企,机不可失。中国铜业作为“国家队”的一员,作为中铝集团重要战略单元,需牢记集团“排头兵、主力军、引领者”的战略定位,主动服务支撑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不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依靠科技创新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新优势,以责无旁贷的使命感,赋能高质量发展。

(关键字:铜)

(责任编辑:01181)
每日聚焦
市场动态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有色产业频道: 基本金属 | 小金属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商务网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340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惠河南街1091号中商联大厦 邮编:100124
客服热线:40090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