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到白性如,他和记者预想的不太一样,格子衬衫外搭夹克服,步履矫健,思维敏捷,笑起来像个“老顽童”。
没有多余的客套,在众人坐下后,他抢先一步开口道:“我们这些老同志啊,还是很关心有色金属行业的,感情的作用吧。”看着他脸上洋溢的笑容,记者感受到了老一辈有色人对有色行业的真诚热爱,也看到了这份事业为他们带来的不朽青春。
白性如1965年从天津大学毕业,进入有色冶金设计总院(现中国有色工程有限公司暨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色院或中国恩菲)工作,前前后后在这里工作了33年。
以科技报效祖国
说起白性如的故事,得先从他的经历开始。
白性如是江苏人,在山东生活了11年,后来到天津上中学。白性如坦言,他这个人很要求进步,学生时期就是班里的好学生,政治追求方面也从没落下过。在填报大学志愿时,白性如一心想要学习高尖端科技报效祖国,第一志愿便报了北京航空学院。可谁知道,他最终等来的是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的《录取通知书》。考虑到天津大学离父母近,精密仪器系听起来很“时髦”,白性如觉得也不错。
白性如真正地与有色金属行业结缘,是在1965年的夏天填报工作志愿时。“我特希望在北京工作,首都北京可是毛主席待的地方,是令人向往的地方!”1965年7月份开始招聘,白性如看到有一个单位名为有色冶金设计总院。“总院这两个字听起来挺厉害,地点又在北京,是个不简单的大单位。”他下定决心,第一志愿就填报了这里。
1965年8月1日,有色院录取名单公布,这一次白性如终于榜上有名。激动的白性如在家收拾完行李,便立马奔赴北京到院里报到。“当时规定的报到截止日期是8月31日,我8月8日就来了,是当年第一个来报到的!”说起刚到有色院的往事,白性如一脸的骄傲与自豪。正是从这个夏天,白性如开启了他人生的有色之旅。
在白性如的记忆中,有色院的工作和居住条件都很好:每人有一个大图板,桌子挨着桌子,一个办公室能坐15~16个人,讨论问题很方便,也很直接。在白性如入职的前一年,有色院将各个科室改为设计大队,首先依托金川工程成立了305大队。正因如此,在北京的热乎劲儿还没过,白性如便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时代号召下,先到金堆城钼矿,再同众多恩菲人一道,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的大西北——甘肃金川886厂(金川集团前身)参加“三线”建设。就这样,白性如在金川“直把他乡作故乡”,一干就是一辈子,用行动真正地将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我国的工业化发展。
“我是把工作看得很重的人”
在金川二期工程中,白性如承担仪器仪表设计工作。当时,有色院工艺专业提出了一项先进的冶炼工艺标准——保证镍闪速炉内负压恒定在3毫米水柱。采用此标准,可以在保障冶炼效果的同时,有效减少燃料消耗,实现节能减排。
“镍闪速炉生产的全过程必须在负压状态下进行,否则车间就会烟气弥漫。”白性如直言,“然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恒定保持在3毫米水柱这么小的负压是十分困难的,这个标准对仪器仪表专业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怎么办呢?为了保障“3毫米”标准,白性如硬着头皮,带领团队“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设备调试过程中,他和团队在控制室紧盯仪表数据,就算数据突然从3毫米变成2毫米,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冲出仪表室,迅速爬到几十米高的闪速炉上面,逐项检测炉顶仪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负压检测看起来很简单,只要在闪速炉拱顶处预留一个小孔,插入仪表的导压管,再接到压力变送器上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仪表室就完成了。理论上是这样,但实践中出现过很多问题。”因为闪速炉内烟气大、小颗粒多,仪表堵管的情况在试车过程中就出现了好几次。为此,白性如和团队穿着有色院发的轮胎底翻毛皮大皮鞋,一次次顶着热浪爬到炉子上进行调试。经过无数次的反复,他和团队最终解决了堵管难题,保障了工艺要求的“3毫米”标准。
镍在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热能,如果不经处理就排放,不仅严重破坏环境,还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为此,金川提出了镍冶炼烟气制酸工艺的研究。对于仪器仪表专业而言,主要是控制整个闪速炉烟气系统在负压下运作。经过各方反复商讨,白性如决定在60多米高的“人字管”上安装一个φ2000mm调节蝶阀。“蝶阀需要耐高温、耐腐蚀,这也是当时有色项目用过的最大蝶阀。”安装过程中,因为没有经验,施工单位人员找到白性如,让有色院的技术人员上去看一下。“施工安装的环境十分困难,施工用的脚手架都是竹子做的,扒上去晃晃悠悠,我们戴着安全帽,小心翼翼,心里相当紧张,手心里都是汗。”就在这样的条件下,白性如和团队努力克服心中的恐惧,指导施工单位处理好蝶阀的安装问题。
湿法冶炼的仪表设计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有些仪表要防腐蚀,有些仪表要耐磨损,强酸、强碱、高压的环境都是常事。平时不拘小节的白性如,在确保仪表与介质“亲密接触”方面,煞费苦心,严格苛刻。在湿法冶炼镍氢还原生产工艺中,为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白性如和团队设计了氢气阀门和空气阀门动作的机械联锁控制装置,还配置了一个密封性很好的盲阀。“经过投用后的反复实践,这套东西效果还可以。”白性如谦虚地说。
当记者问及工作中的艰辛时,白性如摆摆手说:“我这一辈子,95%的时间都在为镍服务。这几十年的工作,我一直觉得平平淡淡,没有什么大起大落,院里做设计,现场施工服务,外界因素都没能影响我的工作,我是个把工作看得很重的人。”
类似的话语,记者在同白性如一样的恩菲人口中听到的次数数不胜数。或许,这就是老一辈恩菲人对行业质朴的热爱,也是根植于内心深处,无需言语的初心与使命。
当一个个设计在金川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一个个应用在金川镍冶炼项目中得到释放,在恩菲人的助力下,我国镍工业展开腾飞的翅膀。
“现场工作才是真刀真枪”
“院内画图,纸上谈兵;施工投运,真刀真枪。”这16个字,是白性如几十年的工作信条。
“年轻同志一定要特别重视现场工作!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学以致用,要多交流。”白性如说。现场是施工设计的第一线,是土建、工艺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矛盾和问题最容易出现的地方,工程设计必须配合优质的施工服务,才能达到预期的设计意图。
“现场工作”是白性如的口头禅,这词也是从他最怀念和敬仰的好老师、好同事,有色院火法冶炼专家——顾凌霄身上学到的。在金川镍闪速炉项目中,当时60多岁的顾凌霄还常常拉着40多岁的白性如在现场跑上跑下研究问题。受顾凌霄的影响,白性如经常花大把时间深入施工现场,同各工艺方开会讨论,全面吃懂吃透工艺要求,有时候施工图上的一个小圈圈、小黑点,都要去现场和施工人员共同商量好几天。
有一年,冶金部组织人员到俄罗斯考察羰基镍项目。因项目对自控要求极高,作为设计单位的中国恩菲特别派出了工艺专业的顾凌霄和仪表专业的白性如二人前往考察。在俄方的工厂里,一个设备上3个相同的仪表引起顾凌霄的注意。为此,他对俄方企业百般追问,俄方才肯透露些许信息:“保险和安全比一切都重要。”这个细节被白性如深深记在脑海中,也正是这一细微的发现,让恩菲成功打响了羰基镍生产技术的“第一枪”,使我国羰基镍生产工艺实现突破,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为继加拿大、俄罗斯工业化生产后,第三个全面掌握羰基镍生产工艺的国家。
(关键字: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