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前瞻交叉研究中心钱小石教授课题组在Nature上发表“Self-oscillating polymeric refrigerator with high energy efficiency”的论文。研究人员结合弛豫铁电高分子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电致熵变(电卡效应)和电致伸缩效应,设计与制造了“自驱动”的高分子制冷薄膜系统。该系统无需外加驱动装置,而是优化了高分子制冷工质本身的机电耦合效率,设计了电-机械形变与电卡制冷效应协同驱动的方法,实现了轻量化、高能效比、高精度和智能化的制冷效果。钱小石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韩东霖和硕士研究生张楹婧为共同第一作者。
巨电卡效应的电卡制冷技术因具有全固态、高能效、零温室效应潜能(GWP)及易于小型化、轻量化等理论优势,被国际能源署誉为制冷技术领域的颠覆性前瞻技术之一。在电卡制冷系统中,固态电卡材料(制冷工质)在电场的加载与卸载下实现间歇性的吸热与放热效果,并配合工质在空间位置的移动,实现与热源和热沉的交替接触,从而完成制冷循环。目前,绝大多数已报道的电卡制冷系统都依赖外置驱动设备(如机械泵、活塞、电机等),实现制冷工质的机械循环运动。这些设备往往需要分立的电源,体积、重量远大于实际系统中的电卡制冷工质。类似的设备一旦部署,如何体现电卡制冷技术在小型化、轻量化方面的优势始终是领域内的一项重要挑战。
此前,钱小石教授课题组在2021年发表的Nature论文中已证实,通过高分子链内分子修饰的手段,可以大幅提升弛豫铁电高分子材料在低电场下的熵变性能。这类材料被称为双键调控高分子(Double-bond Modified Polymer,DMP)。本文中,研究人员通过进一步优化各项单体比例,使得目标高分子兼具高“电致熵变”与高“电致伸缩应变”的性能。在66.7 MV/m的电场下,DMP表现出9 K的绝热温变和1.9%的面内应变。得益于显著提升的机-电-热耦合性能,DMP薄膜无需额外的机械驱动力输入,在电场作用下同步产生足够大的空间位移和冷热变化,仅凭自身本征物理效应即组成了完整的热力学循环。
(关键字:制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