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预告显示,东方日升(300118.SZ)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亿元~-2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8亿元~-30亿元,创下其上市以来的最差业绩纪录。
东方日升的亏损,实际上是光伏行业第四次危机下企业盈利能力遭受冲击的一个缩影。据《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截至2025年1月22日,20余家光伏上市企业发布业绩预告,合计预亏损逾350亿元。
东方日升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光伏行业整体面临较大压力。许多企业的业绩表现不佳,东方日升也不例外。尽管技术突破与产能扩张为公司带来了部分亮点,但整体盈利能力仍受到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制约。不仅如此,东方日升对2025年的光伏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
“寒气”难御
2024年,是光伏行业艰难的一年。尽管全球市场仍保持旺盛需求,但由于全产业链各环节的供需错配问题,使得企业犹如进入“寒冬”。
东方日升也未能幸免,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变脸”。公司预计2024年营业收入为200亿元~210亿元,相比上年同期(353.27亿元)大幅收缩;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亿元~-27亿元,相比上年同期(13.63亿元)出现巨亏。综合对比东方日升2024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15.6亿元,可以看出2024年第四季度亏损进一步扩大。
针对业绩变化原因,东方日升方面作出三点解释:光伏市场阶段性供需错配导致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价格下降,公司产品毛利率下降,存货跌价准备增加;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存在减值迹象的PERC电池和组件生产线计提相应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公司N型异质结电池组件全年出货占比较低,其技术优势、规模效益尚未完全显现。
过去两年,光伏技术市场逐渐完成了从P型PERC向N型TOPCon、HJT(异质结)、BC的转变,相应地组件产品也进行了迭代升级。据了解,2024年,东方日升对外出售的光伏组件产品已转变为以N型TOPCon、HJT产品为主。
记者从东方日升方面获悉,2024年度公司的出货数据目前仍处于核算结算阶段,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光伏组件出货量约14GW~15GW,N型产品出货占比约60%,其中N型异质结伏曦组件出货占比约20%。
然而,由于价格内卷,2024年组件产品在招投标过程中屡屡报出低价,盈利变得异常艰难,甚至亏损。根据第三方咨询机构数据计算,PERC、TOPCon、HJT组件价格在过去的2024年均下降30%左右。
记者发现,光伏企业一体化组件产品的毛利率普遍下降。其中,2024年上半年东方日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毛利率为6.94%,同比减少4.42%。
为化解“内卷式”恶性竞争问题,相关部门自2024年10月以来相继通过一系列举措调整供给侧。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和协调下,光伏企业通过自律减产和限价,以期提升产品价格,实现扭亏为盈。近期,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已出现小幅反弹现象。
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陈天朗向记者表示,2025年光伏行业的重点在于供给侧改革,而需求侧在高基数的背景下增速会出现放缓,尚待发电侧与电网侧间衔接技术的突破,从而消除因消纳问题对需求造成的制约。预计2025年光伏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将会得到有效修复,但鉴于主链各环节产能出清进度及技术壁垒等因素的差异,盈利修复节点亦有所不同。
陈天朗还指出:“组件厂商面临情况较为复杂,国内面临分布式市场并网容量收缩压力;海外市场方面,美国可再生能源政策或将出现较大变动,其余市场则通过关税倒逼组件产能本土化,在海外终端需求呈多样化背景下,组件厂或需要通过不同路径维持相应的利润。就国内市场而言,2025年第二、三季度装机旺季时,报价上涨的可能性较大。”
业内普遍认为,2025年光伏市场的挑战仍然较大。对此,东方日升方面表示持谨慎乐观态度。
市场地位波动
东方日升的主营业务涵盖光伏电池组件研发、生产、销售,并延伸至光伏电站EPC、电站运营、储能领域等,产品包括电池组件、光伏电站以及储能系统集成。
2024年上半年,东方日升电池组件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79.06%。长期以来,东方日升在光伏组件市场的地位相对稳定,自2018年以来出货量一直稳居世界前十位。
但是,近几年新老玩家数量大幅增加,技术迭代进程加快,竞争变得愈发激烈,竞争格局不断重构。记者注意到,截至2024年上半年,曾位居全球光伏组件出货榜前十的韩华Q-cells、FirstSolar、尚德电力、腾晖光伏等中外企业已从榜单消失。同时,通威股份和一道新能迅速崛起,抢占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前十的位置,通威股份甚至跻身全球前五。
东方日升的市场地位有所动摇。InfoLink Consulting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排名显示,东方日升已滑落至第十名。而且,按照近期多个行业媒体发布的2024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排名情况,东方日升在第十名左右徘徊。相比2022年和2023年,东方日升在全球光伏组件市场的地位分别下降四个名次和两个名次,市场竞争力有所削弱。
尽管光伏企业在争夺市场份额与保持盈利能力之间会有所平衡,但如今市场竞争已从价格战升级为专利战、现金流之战。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围绕TOPCon和BC技术,企业之间的专利战频发。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东方日升并未卷入其中,其具备N型TOPCon和HJT等技术,且较为重视HJT技术的产业化。
陈天朗向记者表示,2025年,光伏技术发展趋势将以TOPCon为主导,HJT、BC双翼并行发展,预计产出占比将分别达到80%、3%、7%,PERC尚存10%占比。具体来看,TOPCon技术进入产能扩张尾声,2025年的发展主线以存量产能的深度整合以及提效技术的搭载为主;BC技术尚处于规模产能落地爬坡阶段,终端市场亦扩大BC的招投标容量;而HJT技术,在资金缺乏与利润亏损双重压力下,渗透率提升幅度受限。
东方日升方面向记者表示:“目前,我们在技术研发战略中以HJT技术为核心,并在不断优化和突破HJT量产技术。同时,对于BC产品,公司也会密切跟踪其市场表现和技术成熟度,未来是否涉足该领域将取决于市场发展趋势及公司战略。”
相比组件业务,东方日升的光伏电站业务相对稳定。2024年上半年,东方日升光伏电站EPC与转让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59亿元,同比提升7.94%;毛利率为10.67%,同比下降1.9%。
不过,电站业务也存在电网消纳和电价波动等挑战。同时,由于电站业务高资金占用的特点,因此也影响着企业的现金流。东方日升方面在2024年8月举行的投资者活动上称,后续公司将积极周转代售电站,提高资金周转率,减少其对现金流的影响。
防范财务风险是企业穿越周期的重要保障。2024年三季度末,东方日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3.95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8.4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43.72亿元。另外,货币资金为66.65亿元,短期借款为74.2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26.13亿元。
为应对资金压力,东方日升近期计划发行不超过5亿欧元(等值外币)的境外债券,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资金储备。
“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已经审议通过发行境外债券的议案,该事项现已进入准备实施阶段。”东方日升方面告诉记者,公司积极扩展境外融资渠道,一方面构建良好的境外投资人沟通支点,提升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形象,另一方面为公司海外业务积累储备资金,降低融资压力。
(关键字: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