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碱氯平衡矛盾一直以来都是氯碱行业老大难问题,而从去年至今碱氯失衡的问题尤甚。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张培超介绍,2011年,受日本地震及国内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内氯碱行业整体供需格局发生了较大改变。烧碱价格因货源紧俏而快速上行,液氯市场则因国内下游需求不振而持续低迷。
今年这一状况正进一步加剧。氯碱行业面临较为严重的碱氯平衡问题,不仅是商品液氯销售困难,有的耗氯产品如聚氯乙烯(PVC)企业也出现了大面积亏损。
记者从4月底召开的中国氯碱论坛上了解到,目前,氯碱行业一些骨干企业正积极寻求突破,他们或通过优化管理,或通过延伸产业链,或与其他产业配套来处理多余的液氯等产品,力求实现碱氯平衡。
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骏表示,耗氯产品和耗碱产品单一的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为化解其对生产的影响,宜宾天原这些年一直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多种耗氯、耗碱的产品。在碱产品比较疲软的时候,公司利用当地的磷矿资源,发展磷碱结合的产品,如三聚磷酸钠、硝酸钠等来耗碱,也包括发展水合肼这种耗碱、耗氯量都比较大的产品,以增强自身的调节能力。最近,宜宾天原总结了一套精细化的经济效益测算模型,通过产品系列组合优化生产安排,获得了最佳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准备上一些比较精细的耗氯产品,以增强生产上的调节能力。
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刚说,当初搞项目的时候,都是以氯定碱,但市场不认可。市场逼迫企业用碱来定氯,即需要多少碱就开多少氯,于是出现了“用碱来补氯”的现象。氯碱行业必须在氯的延伸上多下功夫。上海氯碱在上海化工区有耗氯产品加以配套,公司内部也在做树脂的差异化,如特种树脂等。氯化聚氯乙烯装置开车之后,产品在印度及中东市场都很好卖。开发新的耗氯产品应该是每个氯碱企业都要考虑的问题。
东营华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战龙强调,碱氯失衡问题是烧碱产能过剩的反映。据统计,山东省共有37家氯碱企业,烧碱总产能900万吨/年,但截至目前,企业开工率不到70%。山东省部分PVC企业因亏损限产、停产,更加剧了碱氯不平衡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除了要加强同行间的沟通,还要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赢得先机。要想根本解决碱氯平衡难题,需要各个企业做好资金链、产业链,包括成本控制的综合运用。在这种情况下,氯碱企业的洗牌也不可避免。
除了加强自身消化外,一些企业还通过与周边其他企业配套来解决氯碱平衡问题。如位于成都新津工业园区的成都化工股份公司,所产液氯主要提供给园区内天威四川硅业的多晶硅项目。处于东营经济开发区的华泰化工的5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项目,所产液氯主要配套给了园区内杜邦公司的钛白粉项目。位于宁波万华工业园的宁波万华三期MDI项目,原料液氯主要由园区的宁波东港电化有限责任公司三期24万吨/年离子膜烧碱技改项目供应。东港电化三期项目投产后,将新增24万吨/年离子膜烧碱、21万吨/年液氯的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