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经历两年世界通胀上升期后,国际石油价格震荡攀升的趋势终于在2011年中期由于金融债务危机爆发,大宗商品也包括典型的国际石油价格出现震荡回落和高位震荡的走势。多半年的国际石油价格震荡,目前纽约市场价格已经跌破100美元。与9个月前的价位非常接近。验证了价格高位震荡的特征。但国内油价却延续上涨趋势。中国油价能回到8个月前吗?
今年以来伊朗石油禁运和战争威胁推升油价上涨,但是欧债危机和世界经济疲软使欧美都承担不起石油涨价的风险。不久前欧美对伊朗核谈判给予积极评价,也使世界油价再次演绎回落趋势。从今天纽约价格104美元一桶,2012年10月交割价格也在目前预期的107美元一桶的价位可以看出,世界金融债务危机和经济疲软的趋势将延续较长时间,使国际石油价格高位震荡期间价格短期上涨和回落的特征没有改变。
下面是2005年1月-2012年2月纽约轻质原油期货价格走势(美元/桶)
下图是国内成品汽柴油价格走势
今年2月8日起汽、柴油价格每吨再次提高300元。从3月19日起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再次提高600元。相当于汽油价格每升8.37元。每升价格已经破8元。引发国内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许多质疑。有关部门的解释是遵循了定价机制原则。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价格变化达到4%时,国内成品油价格就可以调整。但是很多人搞不清楚,为什么这次成品油价格上涨暴露了许多问题?为什么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必须改革。
面临基金炒作通胀的国际经济环境,国家从战略上参与调控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供需关系和价格对稳定经济,缓解企业涨价的压力,有效控制通胀,其意义十分重大。国务院已经提出完善成品油价格改革任务。
我国成品油价格定价机制主要问题在于:
1、从上面这几张石油价格走势图中不难看出,2008年6月以来,纽约国际石油价格已经从146美元一桶回落到100美元的上下震荡中。而在这一时期,特别是去年以来,与国际油价高位震荡的走势根本不同,国内成品油价格呈现一路上涨趋势。我国成品油价格调整18次,但仅三次价格小幅下调,15次价格上涨。目前我国汽油和柴油价格远远高于2008年中期。也高于美国的市场价格。中国的油价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大幅上升。北京汽、柴油价格分别从2008年6月20日的7350元/吨(90号汽油(Ⅲ))和6955元/吨(0号柴油)上升到了10380元/吨和9600元/吨,分别上升了41.22%和38.03%。
国际石油由于炒作原因,不能不说盯着中国市场。22天内短期连续上涨超过4%的几率多。例如伊朗封锁霍尔姆次海峡的声音一出,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价格缓慢回落超过4%在22天内的几率较少。这种情况下还在拉涨成品油价格,只能脱离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增加下游行业的成本负担,也说明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制定的基础错了。
2、我国是石油进口大国。2011年进口2.64亿吨。在国际油价远低于2008年高价位时,我国汽油柴油价格却远高于2008年。只能助推国际油价走高。这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国家利益。关于这个问题需要从国家利益上增强包括石油在内的政府对大宗商品供需关系和价格的战略调控能力。使其同国内价格与经济承受力相适应,与稳定国际油价相适应。
3、人们只关注了汽油和柴油涨价的不合理性,却由于石油价格基本是石油公司的内部价格。对石油公司体系内石油价格随意涨价没有政府和市场监督。也缺乏合理价格形成机制。
我国是石油进口大国和消费大国。2011年我国石油石油消费量4.7亿吨,同比增长4.5%;其中净进口2.64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56.3%。国产原油2—2.2亿吨。这是我国石油价格重视协调重大经济关系,有别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重要依据。今年中国石油需求依旧旺盛,全年需求量将达4.93亿吨,同比增长5%。我们需要平衡价格和消费增长压力的关系。但是需要有合理的原油价格上涨机制。毕竟我们仍有2.2亿吨的国产原油。不能在国际油价高位震荡期,中国石油价格却震荡上行。涨幅超过国际市场。2011年“三桶油”实现的净利润一共达到3327亿元,相当于每天净赚9.11亿元。结果却是石油行业内部的炼油企业业亏损,这就不断演绎汽油、柴油价格也一路上涨。为石油行业赚取更多的利润。这种结果却使以石化产品为原料的下游企业原料价格也居高不下。经济回落期间通胀压力不减。
这个国内原油价格形成机制问题不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一并解决,很难从源头上建立合理的汽油、柴油价格形成机制。炼油企业亏损的现象也不能从体制上得到解决。
4、连同铁矿石、煤炭等大宗资源性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导致下游许多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经济回落期间的高成本和市场价格回落,已经成为我国下游企业微利经营的重要原因。弱化了下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石油产品价格的一路走高,也使得行业之间利益格局结构关系严重失衡。这对激发企业活力,稳定经济发展是很不利的。这个问题绝不是一句输入型通胀就能解释得了的。也不利于化解国内隐藏在企业中的涨价和推升通胀的压力。
5、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积累了一些体制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通过深化改革,解决深层次问题。中国经济很难把握未来机遇期,稳定发展。下游企业也很难走出经营困境,摆脱微利。伴随中国经济回落,也增加了一些社会矛盾。这种形势下,政府对石油产品价格的上涨更要放到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权衡利弊关系。这是一个石油价格调整时机的把握问题。
从上述几个重大关系看,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不仅要依据国际油价波动,更要做好上述重要关系的协调与平衡。这几年铁矿石、煤炭、石油这三大因素使中国下游加工企业每年增加几千亿元的成本压力,弱化了下游企业的竞争力中和企业发展活力。也增加了通胀压力。
成品油涨价不是一个简单的价格上涨问题,是一个关系经济和社会全局的问题。复杂的国际金融背景决定了抗通胀是一场持久战。简单的重复输入型通胀说法容易,实施产业安全战略难。只有增强政府对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全局的大宗商品供需关系和价格的战略调控力。才能缓解企业成本压力,从国内条件上缓解国内商品涨价,推升通胀压力。也才能摆脱仅仅依赖金融手段控制通胀的被动局面。
不论论结果如何,我国成品油价格改革将影响石油产品的价格变化趋势。但是这项改革的体制难度远大于实际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