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严峻形势,钢贸企业要想尽快摆脱危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就应该积极主动的寻求破解困境的新出路、新办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建中,受邀出席日前在京举办的全国钢铁贸易商会(协会)会长联席会上如是说。
王建中建议,在这场资金缺口引发的危机中,钢铁贸易企业既要加快完善内部预警机制,加强企业第三方金融监管力度外,还要建立并延伸供应链、实现市场网络化、服务终端化。
据悉,本届联席会邀请来全国各地30余位钢贸(商)协会领导代表参加。针对“如何破解时下钢贸企业发展困境”等话题,大家纷纷建言献策。对此,作为钢铁物流行业惟一一家全国性行业组织的代表,王建中通过专委会一年来先后开展的数十次调研经验,深入剖析了钢贸商如何走出当前困境的出路。
完善第三方监管
在本轮危机中,“钢铁贸易行业企业都存在类似的通病——过度盲目扩张”。以致遇到银行信贷收紧时,不能及时还贷,表面上看是企业个体的诚信问题,实际上还需要有内部反思。王建中认为,企业在弥补自身资金缺口时,既需要恪守企业诚信,又需要完善市场配套机制,让自律置于第三方有效监管下,确保资金安全运作。这也是当前重塑钢贸行业新秩序的本质基础。
值得提到的是:“如今钢贸行业实施的担保方式,在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安全回笼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出席会议的多家行业协(商)会领导证实了这一点。
虽然有些担保公司在运作中出了一点状况,我们不能由此抹杀所有担保公司在保障资金运作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比照好与不好两类担保公司运行情况,我们从中不难发现,出现状况的担保公司,在资金运作过程中,往往暴露了监管不力的瑕疵,使得一些骗贷恶性事件有机可乘。
会后,王建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这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放贷之前,同时做好企业资质的调研工作,加强专款专用的监管力度,确保资金放贷出去后也能得到有效的监控。
在可能的条件下,监管职能不要交由利益主体各方承担,应交给第三方实施监管,并把监管重点落实在消除重复质押和专款专用上。
不容置疑,“增加第三方监管定然会增加钢贸企业融资成本”。但只要钢贸商能够建立起完善的预警及监管机制的话,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中介担保这些环节也是一件好事。
在王建中看来,银行机构会主动让些利或减少某些不合理的管理费用,在不增加、少增加贷款成本基础上相应的建立第三方监管机制,帮扶钢贸商降低压力。
许多大型钢铁流通企业建立了这一机制。其中,淮南矿业集团在上海建立的淮矿现代物流第三方监管仓库,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在库钢材的有效质押和钢铁的全程物流安全。
构建供应链体系
事实上,面对钢铁行业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供大于求的事实,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除了建立第三方监管机制以外,行业企业要想适应新的环境,还应该在相互信任基础上,通过优化互补,打造战略合作供应链体系,加快市场网络化、服务终端化。
王建中历经多次调研发现:“钢材行业内资源重新优化配置是必然的,且资源能量的发挥是有条件的,是掌握在那些加快构建现代钢铁服务平台,并极具前瞻性的人手里。”
据了解,“钢材直销到终端、服务到终端”是当前最为时髦的话题。不光钢贸商在做,钢厂也在做,针对终端市场,钢贸商彼此在拼的同时,还与上游钢厂在搏。可不管怎样“拼”与“搏”,钢厂不可能把钢材全部直销到终端,大的钢贸商也不会把小的钢贸商全部洗牌出局。
众所周知,加强供应链管理以及延伸产业链服务两端是钢铁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随着我国钢铁产业布局的完成,钢铁集群的建立也将告一段落。钢铁行业产业升级正迫使钢贸企业向着更高层次的经营模式转变与发展,向供应链管理要效益,向产业链升值要效益。
会上王建中强调,市场网络化、连锁化经营模式同样是钢铁贸易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它不但能降低运营成本,还能利用原有的市场资源,为建立现代钢铁贸易大平台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除此之外,钢铁贸易企业延伸钢材深加工业务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部分与会代表补充强调,在过去的资源时代,钢材商品销售是不会过多的考虑服务增值。但这个时代已经成为历史,现在对于钢铁贸易企业来说,通过钢材商品的深度精细化加工、物流综合配套服务等利润将远远大于简单的价差博取来的钢材商品销售利润。
(关键字:钢贸企业 行业新秩序 资金 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