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昨日在“2013年中国煤焦产业链供需形势论坛”上表示,当前产能过剩集中在中上游行业,去库存压力将长期与去产能并行,但由于这些企业利润率和产能利用率远高于上世纪90年代末,压力较小,时间将更漫长。而居民部门的财务实力更强,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受到冲击更小。
“当前产能过剩集中在中上游行业,而上一轮的产能过剩集中在中下游的消费品行业。”巴曙松表示,在当前,各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没有披露,从官方文件上来看,过剩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中上游的重化工业,并在向风电、光伏、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传导。高资产负债率和低销售利润率行业主要集中在中上游重化工业。这样的产能结构决定了,无论从供给端清理,还是从内外需求端消化,时间将更为漫长。
同时,这些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等重化工业等中上游行业均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该类行业的特点是产能闲置的成本要大于产成品的库存积压成本,过剩的产能将源源不断转化为过剩的产品,去库存压力将长期与去产能并行。
巴曙松认为,本次去产能化压力小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当时的过剩主导力量是大量低效的国企,当前的去产能化因不同所有制结构和不同行业而不一。当前产能利用率多为60%以上,整体高于90年代末期的利用率。现在的企业利润率也远高于当时。当前金融体系健康状况好于90年代末期,当前企业应收账款与银行坏账率都远低于当时。当前居民部门的财务实力更强,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决策工具更为丰富,受到冲击更小。
从1995年主要工业品产能利用率来看,一方面,中下游消费品行业平均不足60%,其中重点家电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不足50%,只有诸如手表、啤酒和卷烟等少数行业产能利用率在70%以上;另一方面,上游的钢铁、有色、建材和化工等行业产能利用率基本在70%以上,不存在明显的过剩迹象。
“预计本次去杠杆化过程带来的是整个经济增速的放缓。”巴曙松表示,与上个世纪90年代末类似,在此轮去产能化和去杠杆阶段,货币政策不会释放明显的宽松信号,因为货币政策的宽松会延缓整个去杠杆去产能的时间。预计本轮周期中货币政策会是中性偏紧运行。当前社会融资总额增长较大,投资回升较弱。去产能化阶段即使宽松货币带来的投资增长也很有限。
同时,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双通缩不同的是,这一轮价格的调整将表现为PPI的持续通缩,而CPI通胀的威胁却会间断的存在。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上面论述过90年代末期和当前的产能过剩所集中行业的结构性差异;第二,随着现有城镇居民的消费升级,以及农民工市民化带来的消费倾向改变,食品等中低端消费领域的价格存在刚性上涨的内生压力;第三,在跨越人口红利拐点之后,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消费品行业的成本也存在刚性上涨的压力。
(关键字:钢铁 产能过剩 钢铁等重化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