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灰霾,灰霾影响面积约为143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重霾面积约为81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辽宁、山西、山东、河南等地。
为应对灰霾污染,环保部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派出12个督查组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对各地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
同样为应对雾霾来袭,京津冀等一些城市启动了应急预案。这些城市的"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应急措施"大同小异,主要包括: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和建筑拆除施工,停止渣土车、砂石车等易扬尘车辆运输;按空气重污染期间工业企业停、限产分预案确定的名单,对有关企业分别实施停产或限产减排污染物的措施;实施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等等。不过,上述措施依然只是应当具备的。
面对重霾这样一个"心肺之患",各地都不断推出新举措,这或许就是解决问题的契机。但是必须清楚地看到,PM2.5来源复杂,其污染源头几乎涉及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城市管理等方方面面。要使PM2.5治理真正富有成效,从源头控制更为关键。
我们以为这首先要从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生产方式转变上下功夫,进一步淘汰部分高污染行业的过剩产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其次,空气是不断流动的,一个城市的大气污染可能不仅集中在这个城市上空,也有可能影响到周边的城市,而成为一个区域性的污染问题。这就要求必须施行区域联防联控,共同治理空气污染。
第三,必须强调的是,PM2.5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属于"成长之痛","停下生产搞生态"无异于杀鸡取卵。因此,治霾不仅仅是短期的表面文章,更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有机结合。
基于上述理解,本报为此推出这组系列报道,以观察各地在雾霾等环境生态治理源头上的真功夫。
雾霾限行,坐等北风。现在,工作生活在河北省内的居民只能习惯性地隐忍空气重度污染带来的种种不便和无奈。除此以外,河北广大的干部群众乃至河北籍的人士在外省人的关注和指责声中都有些抬不起头来。因为,2013年,河北全省的空气重度污染指数和天数多次跃居黑榜之首。
加上此前一直困扰华北地区的阴霾天气,不由得让人质疑—河北污染缘何红灯频闪?是不是河北空气污染转嫁京津地区乃至华北区域?
23日17时,河北省气象台继续发布霾橙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除张家口北部、承德北部外,河北其他大部分地区有中度霾,局地有重度霾,气象条件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消除,仍有重污染天气。
其实,去年以来,全国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河北省每月都占5至7个,大气环境形势极其严峻。如果没有北京的空气污染,没有华北地区大面积的污染,河北的空气污染治理就不会如此兴师动众,如此地被高度关注。因为,客观地讲,河北省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近10年来就毫无建树。
近10年以来,在中央政府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河北省也一直为挤进GDP总量万亿省份而不懈努力。但是,就目前而言,与空气质量大面积持续重度污染乃至政府如今“壮士断腕式”地治理雾霾相比,河北省的发展战略必需引起当局深刻反思,因为来回被折腾的很酸很痛的就是普通民众和企业。
不容置疑的,河北省产业结构不合理,尤其是高能耗产业比重过大,是整个经济能耗居高不下的深层次原因。记得在2005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河北省发改委一位官员面对本报记者“有消息披露,2004年河北能源消费总量列全国第一,河北要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问时,只是一再表示这是由产业结构决定的,至于降耗的措施以及要否转变增长方式则并没有回答。
记者了解到,面对中央的高压和来自民间的民怨,河北省决定2014年向排污大户开刀,2014年确保年内压减粗钢产能1500万吨,水泥产能110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1800万重量箱,促进河北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测算,钢铁企业综合能源消耗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消费量的近50%,是名副其实的耗煤、排放大户,紧随其后的是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
而继去年12月17日集中拆除第一批940万吨水泥过剩产能后,污染“重灾区”石家庄市日前再次启动大规模集中拆除行动。据悉,此次集中拆除涉及鹿泉、平山两地17家企业的18套水泥粉磨系统、377个料仓,压减水泥产能910万吨,可减少粉尘排放3073吨。
目前,石家庄市正在研究制定鼓励拆除企业“二次创业”的政策措施,积极帮助拆除企业盘活土地资源,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按照河北省的目标,到2017年,完成6000万吨钢铁、6100万吨水泥、4000万吨标煤、3600万重量箱玻璃的产能削减任务。北京周边及大气污染较重的石家庄、唐山、保定、廊坊的细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33%,邢台、邯郸下降30%,秦皇岛、沧州、衡水下降25%以上,承德、张家口下降20%以上。到2017年,河北全省细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25%以上。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河北经济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现实是全国的一个缩影。当年,在河北追求钢铁第一大省的道路上,在河北以牺牲生态环境而换取万亿元GDP俱乐部的头衔时,这种平庸式的增长,这种寅吃卯粮式的发展为我们的环境污染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河北省治理雾霾可谓任重道远,河北省艰难转型必当汗颜改过。
(关键字:钢铁 粗钢产能 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