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海鑫钢铁”:企业打个喷嚏,政府都得感冒
一企与一城的命运
曾建中 魏蓝
王勇见证了海鑫钢铁集团(以下简称“海鑫集团”)的辉煌,虽然现在这辉煌已画上句号。
12年前,王勇高中毕业,进入海鑫集团下属的一家炼铁厂工作。此时的海鑫集团处于上升期,到2011年,其员工万余人,年产600万吨铁、600万吨钢,年销售收入百亿元,是山西省最大的民营钢企。
不过,当年国内钢铁市场已在下行,海鑫集团的利润也有所下降。去年3月中旬,海鑫集团全面停产。当年中秋时,按惯例会发的月饼没有了,今年春节前夕,往年都发的米、面、油、苹果、梨也没了。
海鑫集团去年6月开始放假,复产传言未能成真,很多员工纷纷离去,约8000名员工只剩下一成左右留守,处理债权事宜和看护设备。王勇是留守成员之一,他和其他员工一样,去年1月至6月的工资还没拿到手,留守工资从7月开始发放,比原来少两三百元。
去年11月12日,海鑫集团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濒临倒下。
海鑫集团位于闻喜县东镇。这座约6万人的乡镇,一成多居民是海鑫集团的员工,8成居民依靠海鑫集团“吃饭”。自本世纪初至今,海鑫集团的产值一直占闻喜县工业总产值的70%左右。工业是闻喜县的经济主体,产业占比一半以上。海鑫集团之于闻喜县,当地的说法是“海鑫打个喷嚏,闻喜都得感冒”。
早日复产,也是运城市和闻喜县两级政府的期待。海鑫集团的停产,导致闻喜县去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为﹣59%,GDP增速同样为负,这在过往的十多年里尚属首次。而闻喜县GDP在运城市所辖的13个县(市)区里多排在前三四位,由此运城去年工业增加值和GDP增速与预期目标分别相距4%、8.7%。
运城市和闻喜县两级政府已开始对海鑫集团实施“抢救”,并成立了协调小组。
寻找到“接手者”是抢救的目标,诸多钢企曾有意向,但目前只有一家还在谈判中。对近千名债权人来说,现在能做的唯有等待。
同样,海鑫集团、闻喜县乃至运城市,也在等待它们未知的命运。
一企独大
于萍一天中的大多数时间和另一名同事呆在酒店大堂一侧的小房间里,聊天或玩手机。她是一家商务酒店的服务员,酒店斜对面不足百米处即是海鑫集团总部大楼。
以往年关前,来海鑫集团办事的人不少,这家有30多个房间的酒店常常爆满,但今年,人丁冷清。为节约成本,酒店关闭了中央空调,房间和走廊显得很阴冷。
附近的海鑫集团工业园区,也由此前的热闹切换至清冷状态,海鑫全面停产已快近1年。
从海鑫集团总部至东镇,有大道直通。于萍说,路边的夜市以前很热闹,开到凌晨一两点,现在比较萧条。
“这是因为海鑫不好,”于萍说,“海鑫集团的员工每个月发工资后就在东镇消费,聚餐、娱乐,或给老婆孩子买衣服。”王勇是其中一员,当时的工资让他花钱可以比较随意,不像现在“没钱消费,或者有点钱不敢消费”。他现在月工资2000元左右,原来比这高,有时达到3000元左右。
王勇以两个数字来解释东镇经济受到的影响:原来海鑫集团每月发放工资3000万元,现在每月200万元。
海鑫集团的客户也带来不少生意。王勇说,一些大客户拿着一万元在运城市的多数县消费不出去,因为这些县比较穷,但在闻喜县三五万都能消费掉,“想吃什么菜,只要敢吃这边就有,一些大酒店,去迟了就没地儿,爆满。”
当地有说法称“海鑫打个喷嚏,闻喜都得感冒”。
闻喜县经济系统的官员彭立透露,海鑫集团在近十多年中,其产值一直占闻喜县工业总产值的70%左右。而工业是闻喜县的经济主体,占比60%左右。
公开资料显示,海鑫集团在2003年总产值超过50亿元,上缴利税超过10亿元,为当地财政贡献了3亿元。2004年总产值70亿元,上缴利税12亿元,被评为纳税全国民企第一。
随着海鑫集团逐步发展壮大,东镇随之成为闻喜县中的先富起来的乡镇,闻喜县也在2000年摘掉了全国贫困县的帽子。目前闻喜县的GDP占运城市的GDP总量的10%左右,在13个县(市)区中排在前三名。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钢铁市场受到影响,海鑫集团停产半年,开始走下坡路。虽然当年海鑫集团的产值整体仍有上升,但从这年开始至2010年,海鑫集团基本在赔钱。2011年,海鑫集团陆续出现拖欠工人工资的现象。“一企独大”的负面效应随之显现。山西统计信息网显示,去年闻喜县1月至10月完成工业增加值19亿元,同比减少25.5亿元,增速为﹣52.7%,下拉运城全市工业增加值6.7个百分点。另据闻喜县经信局局长许喜良透露,闻喜县去年GDP增速为负。这是近十多年来,闻喜县首次出现GDP负增长,其2013年GDP增速为9.5%。
山西统计信息网显示,海鑫集团的停产是影响运城市工业增加值下降的主要和关键因素。在去年1月到10月,其停产下拉运城全市工业总产值7.7个百分点,并下拉该市工业增加值7.9个百分点。
彭立还透露,闻喜县2013年的财政收入超过6亿元,但2014年财政收入少了1亿元左右,“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海鑫钢铁停产,另外停产还波及钢材、煤炭等运输业,一些相关企业也停产。”
政府施救
“(进展)还不好说,海鑫破产重整刚进入程序,现在正在法律框架下推动开展一些工作。”许喜良说,比较困难的是破产重整有时间限制,法律规定是6个月,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延长,从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时开始算。
海鑫集团去年11月12日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时间非常紧张,现在最主要的工作是引进第三方投资人,也就是战略投资人。”许喜良说。
许喜良透露,目前已联系了几家钢铁企业,“从现在情况来看,不太乐观,有一家正在谈,非常艰难。”
运城市金融办主任徐志英佐证了这一说法:“正在和一家钢企谈,但对方不积极,我们正在做工作。”
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许喜良和徐智英都是“抢救”海鑫集团协调小组的成员。早在去年4月16日,海鑫集团停产后不足一月,运城市常务副市长王殿民、副市长常建忠两位运城市委常委带领的协调小组即入驻海鑫集团现场办公。
这一协调小组由运城市金融办、市经信委、人民银行[微博](支行)、市银监局、市中院等职能部门和常驻运城的各金融机构负责人共同组成。
运城市金融办的另一名官员透露,在去年12月,海鑫集团的情况进一步受到市里的重视,市长挂帅协调小组组长,常务副市长成了副组长。
该官员透露,上述协调小组的组成单位很多,除了前述单位,还包括运城市公安局、市政法委、市统战部和闻喜县委县政府。
该官员提到一个细节,运城市目前没有市委书记(原运城市委书记王茂设2014年6月20日因涉嫌违纪被调查),市长亲任协调小组组长,规格可算是升至“最高”。
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运城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2月11日参加了市政府组织的会议,主题即是海鑫钢铁破产重整。但他拒绝接受采访。而对于“抢救”的最新进展等信息,上述官员们也都拒绝透露。
据此前媒体报道,寻找投资者接手海鑫集团的工作也早已开始。立恒钢铁有限公司、美锦能源(8.02, 0.34, 4.43%)集团和德龙钢铁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已与海鑫集团闹过“绯闻”。
对海鑫集团资金的捉襟见肘,当地政府提供了3000万元的周转资金,因这笔钱,王勇在去年4月中旬拿到了2013年12月的工资。
此前媒体报道称,这笔资金来自闻喜县政府的“维稳资金”。但经济观察报记者未能从闻喜县官方获得验证。
未知命运
“复产还早,县政府能有啥办法?政府急着复产,海鑫也想复产,我们比债权人还急。”张建兴说。他是海鑫集团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后的指定管理人之一。
许喜良也表示了对重整复产的期待,“海鑫重整对我们县经济影响非常大,海鑫占闻喜工业经济比重将近2/3。”“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许喜良说,运城其他县市去年的工业增加值和GDP或多或少都是正增长,闻喜是负增长。
不过徐志英认为:“政府下了决心,但行不行,市场压力太大,政府主导不了。”
市场的压力有多方面。闻喜县的另一位经济系统官员表示,自己对海鑫集团的现状已经“麻木”,“海鑫集团已经这样了,难复产。”他分析称,造成海鑫目前境况的因素在2013年底就有迹象,“一个是国家严格控制钢铁产能而且还制定了淘汰落后产能的计划,另外这年年底,国家对银行出台政策,规定严格向钢铁等企业贷款,因为死账呆账多。”
该官员认为,这两个限制对海鑫集团的复产都是不利因素。据媒体报道,海鑫集团向运城市政府上报的复产方案中,为实现复产所需筹集的资金数量为13.27亿元,这可以新建一个高炉,由此导致一些有收购意向的钢铁企业选择放弃。“钢铁行业形势不好,很多钢企自己的情况都不好,还接这个烂摊子干什么?”上述官员称。就算实现复产,也很难实现全面复产,“钢铁行业现在亏损严重,即使不亏损,也难盈利。”
不过彭立认为,国家对钢铁产能的控制恰恰给了海鑫集团被接手的可能,“有的钢铁企业还是想接手,因为有产能指标,比如河北要削减产能,接手海鑫可以转移扩充产能,而且海鑫的设备比较先进,以前的产品质量也不错。”
复产所需巨额资金也被彭立认为是困难之一。“市县政府都采取了措施,但需要的不是一点钱,钱的问题不是政府能解决的。”
根据新华社在去年11月16日援引李兆会此前在债权人会议上透露的数据,海鑫集团现有负债及对外担保数字为104.59亿元,而整个海鑫集团的账面资产仅100.68亿元,这意味着其负债率超过100%。
海鑫集团资产评估组的一位工作人员在2月10日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评估什么时候结束还不清楚,而资产价值多少也不知道。
根据运城市中院关于海鑫集团破产重整的公告,债权人申报债权将在2月22日结束。在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后可以按照重整计划规定的同类债权的清偿条件行使权力。
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了多名海鑫集团的债权人,包括设备供货商、银行,他们表示目前已完成债权申报,但尚未打听到海鑫集团破产重整进一步的消息。“具体进展搞不清,等待吧。”张建兴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王勇、于萍、彭立为化名)
(关键字:钢铁 海鑫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