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连市政府网站发布《中国制造2025大连行动计划》。根据该方案,到2020年,大连市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和绿色方向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建成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市。到2025年,大连市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制造业整体素质和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质量效益水平位居全国先进行列;拥有一批国际公认的技术标准,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重点工程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
重点围绕造船、轴承、机床、制冷设备等领域创新发展的共性需求,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高新区推进“2025创新中心”建设。根据我市工业基础和产业比较优势,到2020年,依托大船等骨干企业,争取创建“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1个国家级创新中心;依托瓦轴、大机床、中车在连企业、融科储能、冰山、大连重工、大杨、大连维德等骨干企业,建设高速重载精密大型轴承、智能制造、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储能技术、制冷设备、风电、服装、集成电路、精细化工等一批市级创新中心。
质量品牌提升工程
坚持以技术标准引领质量提升,搭建“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链式平台,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与修订。鼓励企业进行产品质量追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建设手段。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的品牌。加大支持企业制定或参与制定重大技术标准力度。建立企业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和失信企业投诉举报平台,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对失信企业实行社会联惩联防与末位淘汰。
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瞄准高端制造领域和新兴产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在船用大型曲轴、电力牵引机车、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风电核电机组关键设备、新型储能设备等领域实施一批创新工程,开发一批带动性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
工业强基工程
着力提升“四基”研发能力,充分发挥大连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支撑作用,着力解决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的产品性能和稳定性问题。组织开展先进成型、加工等关键制造工艺及高端装备的联合攻关,引领企业开展生产系统改进和工艺创新。落实首台(套)政策,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推广应用。
智能制造工程
根据国家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及明确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依托我市制造业基础优势,确定攻关方向和目标任务。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提升企业的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绿色制造工程
以产业政策助推绿色制造。发挥政策监管扶持引领作用,支持和引导企业、科研机构围绕传统制造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共性技术。从严控制高耗能产业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突出抓好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项目。加强绿色制造节能标准工作,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到202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8%以上;建成20家绿色示范工厂、5家绿色示范园区。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
重点领域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集聚各类资源要素,推进制造业快速发展。
(关键字:制造业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