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国内家电行业销售规模同比下降2.1%,中国家电市场高增长的引擎被按下暂停键。在市场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陷入与中国本土企业的恶战之中,只会越陷越深,不少企业开始主动从容地退出国内家电消费市场的经营和竞争通道中。
今年以来,先是家电经销商群体出现一轮净流出;接下来,将是家电制造商群体,出现一轮净流出;最终,这将加速家电产业进入门槛提升,规范低价、无序,甚至是假冒、模仿等低竞争行为的出现频率。
一个开放且完全竞争的市场化行业,大鱼吃小鱼只是洗牌的起点,大鱼吃大鱼才是洗牌的终点。如今,中国家电产业正在走向一个阶段性的终点,那就是一大批的家电厂家和商家数量,出现了持续的净流出。
家电厂商数量的净流出,对于中国家电产业来说,并非今年才开始出现,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却释放了一个信号:供大于求下的企业和商家数量压缩,是产业走向成熟之后的必经之路。
早在五六年前,随着日韩欧美等外资企业的经营重心和发展战略的调整为起点,出现了一批家电企业的流出效应:
东芝家电业务的黑白电相继卖给中国企业,而三洋品牌也陆续退出家电消费市场,日立、松下都纷纷转战商用市场;欧美企业中,西门子集团彻底退出家电消费市场,将股份卖给博世集团,才让博世西门子家电业务继续保留,但已是"昨日黄花";飞利浦则除了生活小家电外,电视、手机、空气等业务都已经将品牌租给中国企业在经营。
当时的企业净流出,原因并非中国家电市场环境的恶化,而是上述外资企业在中国家电行业的竞争优势不再明显。
如果陷入与中国本土企业的恶战之中,只会越陷越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选择在家电业务的"黄金时期"或"次黄金时期",主动从容地退出中国家电消费市场的经营和竞争通道中。
不过短短几年,随着家电市场新一轮调整周期的持续展开,家电制造产能的供大于求问题,以及家电零售体系供过于求问题,陆续开始暴露出来。
如果不淘汰一大批的落后而无效的制造产能,以及零售网点,家电行业就难以走出低迷和寒冬。由此,带来的最大变局,就是企业间的大鱼吃小鱼加速,对"实力差、投机型"厂商的清理出局。这也悄然开启了家电厂商数量的净流出大幕。
其实这两年间,流出率最多的,还是那些乡镇市场上的家电经销商,除了大中城市的传统批发商、中间商外,还有一批农村市场上的家电夫妻老婆店。
经营不善者,要么退出寻找其它的生意,要么转型找到更赚钱的业务模式;要么找到靠山,成为电商、连锁商的加盟合作店;接下来,商家流出速度将会减慢。
接下来家电工厂的净流出速度,将会加快,而且制造产能将会进一步向大中型企业集中,小微企业的低效率产能将面临结构性升级下的出局。同时,还有一批中小家电工厂,将会掀起一轮制造重包袱的清理,加快向贸易型工厂轻包袱的转型。利用现有的品牌、产品等力量,借助电商、渠道商的资源,进行两头对接。
(关键字:家电行业厂商数量锐减,行业大洗牌时刻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