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近日举行的首届中国控失性肥料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了解到,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安徽帝元生物科技公司合作研发的新型化肥养分控失剂目前已与国内多家化肥企业进行产业化合作,其生产出的高效环保新型肥料在全国推广应用2000多万亩,实现农业增产20多亿斤,氮、磷、钾地表径流损失比普通肥料减少四到五成。
长期以来,我国肥料利用率低、流失严重的问题不仅造成巨大损失,还带来水体、空气、食物污染,严重威胁人畜安全。
中科院专家介绍,他研制出的这种化肥控失剂(取名控肥宝)是通过离子束改性后的多种微纳米多孔天然矿物材料、生物发酵制品环脂肽及复合氨基酸、高端有机材料等精准复配而成。无毒无害、控失增效、改良土壤。
控肥宝与普通肥料均匀混合造粒制成控失性肥料,在施入土壤遇水后,控肥宝形成全方位立体的微纳网络,网捕肥料有效养分,并团聚于土壤耕作层中,即水肥耦合成胶粘团粒群(点状如养分包、片状如养分库),增大肥料养分空间尺度,降低水分养分迁移速率,减少水分养分流失总量。从而,为植物生长持续提供充足的养分。既可大幅提高肥料利用率,又可大幅减少养分损失,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添加了控肥宝的新型肥料最近几年内累计在全国推广2000多万亩,既包括旱地作物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也有水田水稻;既有油菜、蔬菜、水果、花卉,又有林木、园艺、草坪。
示范推广效果数据显示,等养量条件下与常规施肥相比,控失性肥料对不同作物增产幅度:小麦5.5%-20.6%、水稻4.6%-30.4%、玉米4.2%-20.1%、棉花5.3%-27.5%,平均每亩增产10%以上。控失性肥料地表径流氮、磷、钾损失比普通肥减少47.8%,渗漏流失减少50%,施入土壤氨气挥发减少17%-32%。
此外,控失肥作基肥一次施足,基本不需追肥,农民轻简生产、省工省力。控肥宝遇水后形成网状结构,保水保肥,长期施用还可疏松改良土壤。
据了解,这项化肥控失新技术先后列入国家湖泊治理支撑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重大项目、火炬计划,产品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安徽省自主创新产品”殊荣。
(关键字:中科院 控失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