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交通公路建设,筹措资金一直是瓶颈问题。
我市纳入“十二五”规划的一级路有22个326公里,二级路28个657公里,投资高达100多亿元。一直以来,国家对公路建设项目实行的是部省定额补助、剩余地方自筹的投资政策。以一级路为例,省补助资金每公里仅有400万元,而实际每公里投入至少千余万元,甚至更多。随着国家实施成品油价格和费税改革以及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的取消,丧失了原有的公路建设筹融资平台。 建设任务重、补助资金少,“钱从哪里来?”面对困难,我市交通部门实施三大举措破解筹融资难题。
举措之一:实施路地共建,开辟新路径
绕城公路建设是全市“十二五”公路建设重点任务,为了有效解决交通补助性投资、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襄阳市采取“政府主导”、“路地共建”的方式实施项目建设。
在项目实施中,充分调动行业和地方积极性,明确由地方政府担当业主,交通公路部门主要负责落实部省补助资金和加强质量监管。305省道南漳绕城公路建设,突出政府主导作用,明确由县政府担任业主,交通公路部门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项目建设,共落实征地拆迁及路面配套资金80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完成绕城一级路建设;老河口市在316国道绕城段项目开工前,市政府按照公路部门确定的公路边线,将红线范围内所有征地、拆迁补偿到位并完成拆迁工作,施工单位进场后,根据进度拨付配套工程款,共配套资金1.3亿元。
地方政府委托公路交通部门担当业主,由地方政府配套落实缺口资金。在316国道枣阳绕城段项目建设上,枣阳市政府委托襄阳市公路局担当业主,在负责征地、拆迁的基础上,为整个项目落实了5600万元的建安费配套资金;207国道宜城绕城公路全长15.3公里,总投资达2.1亿元,宜城市政府把缺口资金纳入当年财政预算,全面委托市公路局担当建设业主。与此同时,各地还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支持公路发展相关政策,为公路建设项目实施提供了保障。如保康县出台了《关于路网建设有关具体政策的决定》,交通项目建设占用土地由政府无偿划拨、提供使用,房屋拆迁由政府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部分税费“即征即返”,视作政府的投入。今年来,全市普通公路地方落实配套到位资金近2亿元。
今年,市县两级政府从省转贷地方的政府债券资金中,挤出一部分用于普通公路建设。全市已确定的用于普通公路建设的地方政府债券资金额度达到38808万元,其中襄阳市本级决定安排25357万元。
举措之二:组建交投公司,搭建新平台
2012年12月,襄阳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组建襄阳交投公司。明确将市直交通部门经营性资产、行政事业类资产、公交公司全部资产、市区客运站场、公路林场等资产整合至襄阳交投公司,纳入市交通运输局管理,并赋予土地收储和房地产开发等业务。当年12月31日,交投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市政府安排1亿元财政资金予以支持。同时明确将部省补助交通资金和政府配套的货币资金通过交投公司拨付,以增加交投公司现金流量,提升融资能力。通过与多家银行洽谈,目前,襄阳交投公司已成功融资1.5亿元用于公路建设,并获得银行授信6亿元。襄阳市政府还决定拿出800亩土地用于平衡316国道襄阳城区段、207国道襄阳北段一级公路改建项目投资。
各县(市)在交通融资平台建设上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南漳县于2010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交通投资公司,对交通系统的12宗闲置土地评估后抵押到商业银行进行贷款,用于交通项目建设启动资金的临时周转。近两年,先后筹资1.2亿元,完成了总投资2.4亿元的绕城公路,启动了襄阳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两路两桥”建设工程。同时,县城投公司按县政府要求和安排也向县交投公司经常划拨重点项目建设启动资金,近两年已超过3个亿。
老河口市2012年底成立交投公司,政府拿出710亩土地作为交投公司经营性资产,培育其自主造血功能。通过土地一、二级市场联动或BT模式寻求投资合作伙伴,并依托投资企业的融资平台筹集项目前期和建设资金。目前,已经吸纳注入资金1.15亿元作为项目征迁资金,匹配土地1150亩用于项目建设。其中,匹配290亩土地资源与湖北富康生投资公司签订了投资总量2.3亿元的316国道襄阳至老河口一级公路改建项目投资合同。以BT方式,由太平洋建设集团出资建设316国道河谷大桥接线和316国道至老河口城区段连接线工程。
目前,全市7个县(市)区(不含高新区、开发区和两个城区),已有南漳县、老河口市、保康县成立了交投公司,谷城县交投公司已在筹建之中。
举措之三:社会合力办交通,开创新模式
在新的形势下,交通公路部门结合实际情况,面向社会寻找融资途径。吸纳社会资金成为交通公路部门探索的又一融资方式。
在公路大项目建设上,积极探索“代建”制度,由项目承包商实行项目总承包,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交通公路部门将分期分批结算资金。一方面有效缓解了公路建设资金紧张的压力,一方面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
襄州区公路局在黄老路大修工程、埠双路改建工程中试行了“五三二”付款方式,在解决工程建设资金短缺问题上取得了明显效果。老河口市初步形成了“打包谈判、分单元结算,框架协议、单体实施”的投资合作模式,并要求投资商在合同签订前分期打入工程总造价20%的前期资金。按照“谁积极同谁谈,谁打款和谁签”的原则,确定投资对象。
随着交通公路资金筹融资渠道的拓宽,一大批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十二五”期必将成为襄阳交通公路事业发展的辉煌时期。
(关键字:襄阳 磷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