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地方化工企业吃饱,2005年我省开始实行“矿化对接、票证管理”的机制。如今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这个机制明显跟不上市场的脚步。今年两会上,在湖北“建立全国首个磷产品交易市场”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湖北之声记者何伶凌的报道:
去年,以采销原矿为主的宜昌华西矿业遭遇了发展的寒流。华西矿业副总经理张友国:“本市的几大家企业都不要我们的矿,我们就销不动了,有一个公司堆了5万吨左右,全宜昌市基本都这样,堆满了矿石。”
市内难销,何不转向市外、省外?对此,省人大代表、宜昌市夷陵区区长卢斌尖锐地指出:“障碍在于省内矿化对接、票证管理的体制,湖北的磷矿一吨也不能卖到湖北以外,其二,磷矿企业也不能瞎卖,必须和磷化工企业厂矿化对接,每一吨都需要有票据,我们区里28个矿区都是这样。”
“矿化对接、票证管理”的体制从2005年开始实行,当时磷资源供不应求,此举是为了让地方化工企业“吃的饱”。这个一度被视为全国管理经验的示范样本,在产能过剩的今天,开始裹足不前。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鄂东、鄂西两大矿业权市场建设,将所有矿业权转让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交易”。卢斌考虑,既然矿业权都能交易,何不推出磷产品交易市场?
据了解,目前,铜、铁、金、煤、甲醛等都建立了相应期货市场。磷资源富集的湖北,区位优势突出,建立磷产品交易市场利好诸多:培育优势产业、产品,带动下游化工企业的发展。省人大代表、三宁华工董事长李万清:“我们国家有四个省是磷矿资源大省,云南、贵州、湖北、四川,尤以湖北的区位优势最好,中国中部,交通四通八达,通江达海。不管是磷,还是深加工的肥料也好,都是运量比较大的。另外,对制造业、下面加工企业来说,磷矿石大幅波动也不是好事,建立贸易的自由平台,可以规避一些风险。”
(关键字:磷产品 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