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的研究显示,自2007年以来,印度从中国进口农药量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6%,鉴于中国厂商的生产成本较低,这一增长本应持续。然而,印度施行Make in India倡议后,也拟订了部分监管法规变更草案,鼓励在国内生产农药。据荷兰合作银行分析师兼研究员Vaishali Chopra称,到2022年,印度从中国进口农化产品总量的增长率可能会下降80%至1.2%,大部分进口产品将从制剂转为原材料;而如果法规允许部分终端产品从中国进口,则进口增长率将在未来五年内年降50%,最终达到3%。
目前,印度每年的进口的农药原药、中间体和终端制剂产品进口额近9.25亿美元(约590亿卢比),其中约55%来自中国,而从中国进口的终端产品则一直稳步上升。如果新法规得以实施,则凡是在印度有生产登记的产品,都将不再发放进口许可证。Chopra研究员称,这一变更不会对2017年秋收季的农药供应量或价格产生直接影响,因为印度仅利用了国内农药总产能的50%-55%,未来期望能够提高利用率。
当前贸易公司正大力反对这项法规变更,而荷兰合作银行则表示希望新法规能够施行,因为大多数跨国公司和龙头企业似乎没有什么危机感。一旦新法规施行,那些整合了原料及终端产品生产的公司将通过为未整合公司和跨国公司制造产品而获益。由于更多新仿制药流入印度市场,经历过整合的公司将会进一步投资生产设施,而严重依赖中国进口的贸易公司受到的打击最大。研究报告显示,拥有TIM(本土制造技术)登记的企业将在印度市场享有垄断地位,因为其他企业将无法通过进口提供同类产品与之竞争,除非他们也在印度获得TIM登记并制造产品。
(关键字: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