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黑的煤块被装进了现代化的化工装置里,如同魔术师施法,源源不断地流出了高品质的煤油。
近日,在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这样神奇的一幕。
伊泰年产16万吨煤制油项目是我国“十一五”煤化工示范项目中首个达产的项目,也是国内煤炭间接液化完全自主技术产业化的第一条生产线,已经实现满负荷稳定运行。
行走在厂区,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齐亚平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豪。他说,自治区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专家和院士对项目进行性能考核,得出的综合评价是:项目工艺成套技术已在满负荷平稳运行条件下获得了有代表性的工程技术数据,对推进我国煤炭间接液化项目的产业化奠定了较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内蒙古辽阔的土地上,类似的神奇颇多,乌黑的煤还能变成烯烃、二甲醚、甲烷气、天燃气、乙二醇……这就是内蒙古崛起的新型煤化工。
在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中,提出把内蒙古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从保障国家能源看,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能源资源分布特点是煤炭多、油气少,充分利用相对丰富的,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实施石油替代战略,是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有效缓解我国石油供需矛盾的现实选择。从推动我区产业转型升级看,加快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对于改变“一煤独大”产业格局,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多元化的支柱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比较优势和现实基础看,我区煤炭资源丰富,水资源匹配条件较好,环境空间容量较大,拥有五大类国家重要的煤化工战略技术储备项目,掌握100多项煤炭加工利用专利技术,已形成140万吨煤制油、106万吨煤制烯烃、520万吨煤制甲醇、20万吨煤制乙二醇、13.3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生产能力,具备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如何发挥内蒙古优势,做好煤炭转化这篇文章,历史性地摆在面前。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视察慰问期间,勉励我区做好资源转化增值这篇文章:推动转方式同延长资源型产业链相结合,把转方式有效融入资源转化增值之中。延长资源型产业链是内蒙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资源型产业是内蒙古的优势,发展的重点放在资源转化增值上,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业精深加工度。
企业是实施煤化工项目的主体,内蒙古引进了中煤、神华、大唐、久泰等一批大型企业,培育了伊泰、博源、亿利、庆华等一批本土龙头企业。“十一五”以来,内蒙古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了一批现代煤化工项目,国家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五大示范工程的全国首套装置均在内蒙古建设,煤化工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
科技创新是现代煤化工发展的强大引擎。内蒙古已建起两个国家级现代煤化工工程中心,在已经形成的100多项现代煤化工专利技术中,煤制油就有10多项技术属世界一流。
“小时候点灯用煤油,当时我奇怪为什么叫煤油,问大人也说不出个一二三。现在看来,世上还真有煤油,而且就在我们身边。”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居民刘七斤说,“自治区要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有助于经济增长,输出清洁能源还能为环保做出贡献。”
随着国际国内对清洁能源需求稳定增长,对煤炭就地转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内蒙古新型煤化工发展提供了机遇。
自治区发改委能源开发局副局长赵钢说:“我国石油资源不足,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加快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选择。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相关细则,明确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城市群大幅削减煤炭消费量,这为内蒙古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加快清洁能源输出提供了有利机遇和市场空间。”
“抓住国家治理大气污染、化解产能过剩的机遇,突出抓好能源、化工基地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规模化、链条化、集群化承接产业转移,力争新开工煤制油450万吨、煤制烯烃220万吨、煤制气200亿立方米、电力装机600万千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自治区在积极推进新型煤化工生产示范中昂首阔步……
(关键字:中煤 煤化工 煤炭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