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短信回放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华商务网> 有色产业> 基本金属> 每日聚焦> 行业评论

铜中长期供需格局分析

  • 2012-10-22 9:55:13
  • 来源:期货日报
  • 作者:
  • 投稿
  • 打印
  • 收藏
  • 分享到:
导读: 自本世纪初以来,由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铜需求迅速增加,国际市场铜供需进入紧平衡状态,铜价大幅上涨。但目前一些新的状况开始出现,铜供给进一步增长,需求增速则放缓,国际市场铜供需可能进入平衡甚至稍大于求状态。
关键字: 铜供需 铜供需格局 中长期格局

未来1—2年内,铜供需将进入平衡偏宽松状态,并将维持2—5年甚至更长时间,直到有新的经济高速增长点出现才可能改变。

自本世纪初以来,由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铜需求迅速增加,国际市场铜供需进入紧平衡状态,铜价大幅上涨。但目前一些新的状况开始出现,铜供给进一步增长,需求增速则放缓,国际市场铜供需可能进入平衡甚至稍大于求状态。

二战以来的铜供需

二战以来,铜供需关系是不断变化的,有时供给多一些,有时需求多一些。从某种程度上看,铜供需经历了4次需求相对高涨的时期,并在随后出现供给相对偏高的时期,铜价也随之相应涨落。

1.二战结束初期的需求高涨期

二战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开始经济重建,原材料需求巨大,铜是其中之一。同时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汽车、飞机的需求增加,再加上工业的发展,铜需求巨大。二战后铜矿开采业发展快速,年增长在5%以上。1945年全球矿产铜为2100万吨,1960年已经达到3940万吨,15年内增长接近1倍。这一时期无论以名义价格还是实际价格计算,铜价都以上涨为主,且涨幅在1倍以上。上世纪50年代末期,国际市场铜价曾有过回落,且跌幅达40%以上。这与当时的经济火车头美国1957年7月至1958年4月的经济危机有关。在此次经济危机中,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3.5%。

2.上世纪60至70年代的需求高涨期

进入上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并高速发展,再次带动铜需求。日本经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即进入高速发展期,60年代起由于大量进口矿石和煤炭等资源商品,日本对原料的需求开始对国际市场形成影响。这一时期世界铜产量增长率一度达到10%以上,铜价也出现相应上涨。1973年原油价格上涨引发的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上涨对铜价形成支撑,以名义美元计价的铜价一直上涨至上世纪80年代初。上世纪80年代中期铜价再次低落,LME铜由80年代初的3000多美元下降到1300美元一线,并持续了5年多的时间。这次铜价回落仍旧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再次出现乏力所致。

3.1987年起的铜需求高涨期

这一时期的铜需求高涨主要是由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快速发展以及世界计算机产业、网络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引起的。上世纪80年代,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南亚地区经济出现高速增长,而计算机及网络产业在美国逐渐形成,并迅速扩展至全世界,带动了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对铜的需求快速增加。1987年至1997年,世界铜矿供给年均增长在3%左右。由于铜价高涨,铜业投资高企,1996年至1999年,世界铜产量年均增长率都在5%以上。一方面是铜供应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东南亚经济陷入危机以及电子产业高速增长期的迅速完成,铜需求增长再次乏力, 1997年至2003年,铜价回落至1300—1500美元一线。

4.2004年以来的铜需求高涨期

经历改革开放的不断蓄势后,我国在本世纪初开始大量进口资源类产品,迅速影响国际市场供需格局。国际市场铜供应迅速表现为不足,形成延续至今的第四波铜需求高涨期。

从二战以来的铜供给需求变化中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因素影响下的铜需求高涨都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且在其自身因素变化后,加上一些外部原因的作用,高涨的需求会逐渐走向结束,铜价因此回落。这就是规律。

铜供给新变化

目前,世界铜供给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正由紧平衡状态转向偏宽松状态。

1.新铜矿投产增多,老矿产能稳定,铜矿供给逐渐满足需求

2004年—2007年,国际市场铜价高涨,铜企受利润驱使,大力投资铜矿勘探与开采,这是目前铜产能增加的主要原因。据估计,2012年—2015年,全球可投产大型铜矿山15个,合计年产能201.88万吨。此外,老矿山也在扩大产能,估计2012—2015年老矿山扩大产能和新建矿山可提供353.35万吨新增产能。其中蒙古国 Oyn Tolgoi铜矿最为引人关注。该矿在2008年经济危机中曾暂缓开发,目前已完成建设,只需要得到中国的电力供应即可开始大规模生产。

世界铜产量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勘探、开采技术水平的提高。例如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铜矿之一的ESCONDIDA矿就通过采用新技术加强勘探,增加了基础资源储量,产量很可能在2015年再次提高至130万吨的历史水平。

2.再生铜供给能力增强,特别是中国再生铜供给能力大大增强

中国政府大力扶持资源的循环利用,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几个大的再生资源产业园。据估计,中国在建和拟建的再生铜产能为60万—80万吨。这些产能如果建成并投产,中国再生铜产能将超过300万吨。与此同时,中国的废铜供给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也为再生铜生产提供了现实条件。一般而言,铜产品报废周期为15—20 年,结合铜历史消费数据,专家预测,国产废铜量2012年为144万吨,2015年将达220万吨。2011年中国再生铜产量达到181万吨,占当年铜产量的35%,较2010年的162 万吨增长了11.7 %。

3.中国铜企对外铜投资增长,将增加世界铜矿供给

中国企业加大海外铜矿业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政府的支持,同时也是其实力发展壮大后寻找更多投资机会的必然结果。中国缺少铜矿资源的现实也促使企业到海外寻找并投资铜矿。中国资金的加入必然有利于世界上更多铜矿的发现与开发。目前,中国企业的投资已经取得一定效果。例如中国五矿资源有限公司投资的刚果Kinsevere铜矿项目,预计今年铜产量将达6万吨。中国有色金属矿业集团在赞比亚运营了数个铜矿项目,其中包括Chambishi和Luanshya铜矿,以及Chiambishi铜厂和Sino Metals铜厂。该集团近期还决定将对赞比亚铜矿的投资规模增加40%左右。

4.中国加大国内铜矿勘探与开发力度,对世界铜矿供应增加起到一定作用

中国一直在努力加强国内铜矿的勘探与开采力度,2004年铜价大幅上涨以来更是如此。中国政府已经明确表态支持铜矿资源的勘探与开发。近期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的多宝山铜矿建成投产就是很好的例证,该矿每年约生产含铜量3万吨的铜矿石。

铜需求变化

1.中国铜需求增长放缓,甚至可能不再增长或负增长

在本世纪初的10年里,中国进行了以铁路、公路、高速公路、地铁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同期的城镇化进程加快也使得住房建筑业高速发展,这一时期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加工业高速发展,铜需求迅速增加。从2000年至2010年,中国铜消费量年增长达14.73%,成就了国际市场铜价在2004年以后快速上涨至8000美元一带。

但是目前情况开始出现变化。中国城镇化进程最迅猛的一段已告完成,以铁路、高速公路网络为主的大型基础设施也已基本建设成型,进一步大规模上项目的可能性不大。人力工资成本的迅速上升也使得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威胁。这些变化意味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行将结束,中国或将进入经济稳健发展时期,对资源的需求迅猛增长势头或将结束。

这种情况与上世纪60—70年代的日本类似。当时日本经济在经历1955年—1968年的高速增长后即进入相对平稳的增长时期。中国经济将逐步进入“后工业时代”,服务业、金融业将取代工业成为主要的经济领域。在铜需求方面,中国将不大可能再维持年均接近15%的高增长水平。实际上2011年中国铜需求增长已降至8%,估计2012年增长率将进一步降至6.4%。这种趋势可能会延续,即中国铜需求增长率持续降低并最终降至0,甚至还可能会像美国、日本那样出现下降。2000年—2010年,已经进入“后工业时代”的发达国家铜需求连年降低,美国年均降幅为5.73%,欧洲为2.93%,日本为0.75%。中国未来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2.美国铜需求在经历了长期减少后,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小幅增加

美国铜需求可能小幅增加的原因主要为,在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作用下,美国国内铜加工业再次兴起。近年来,为保护相关行业,美国不断对中国有色金属制品发动“反倾销”调查。特别是次贷危机后,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政府为创造就业加快了“反倾销”步伐。中国很多铜、铝制品等不能再进入美国市场,美国相应行业得以恢复,对铜、铝等金属的需求相应增多。当然美国的铜需求增加幅度不会很大,作为一个“后工业经济”国家,铜加工业不可能有太大的发展。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欧洲,欧洲对中国金属制品实行的“反倾销”,也在一定程度上扶持了本地的金属加工业。

3.非洲、印度、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经济仍无快速发展迹象,不能形成铜需求新增长点

非洲作为世界上最落后的地区之一似乎仍旧没有从政治纠纷、地区战乱中摆脱出来。而印度和东南亚国家也没有提出有力的发展方针。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这些国家的经济不太可能像中国一样高速发展,其对铜的需求也不太可能出现快速增长。

结论

1.铜供需可能进入平衡偏宽松状态

未来1—2年内,世界铜供需将进入平衡偏宽松状态,这是前期铜投资产能释放、国际铜供给稳定增长的结果,也是中国经济结构发展使得铜需求增长变缓甚至减少的结果。供需偏宽松或将维持2—5年甚至更长时间,直至新的经济高速增长点出现才可能改变。

2.铜价可能大幅回落

未来2—3年内,国际市场铜价区间可能为2000—5000美元/吨。但是由于世界主要铜矿都掌握在国际大铜商手中,如果价格回落过多,铜企减产保价将很容易实行。铜价像铝一样大幅回落至生产成本之下并长期运行的可能性很小。

3.金融属性仍将存在

铜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其工业、军事应用价值不可替代,这就决定国际金融市场未来仍会将其作为重要的保值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减缓铜价的下跌幅度,但并不能完全改变因中长期供需结构变化而形成的价格下跌过程。(作者:格林期货研发培训中心 刘立斌)

(关键词:铜供需 铜供需格局  中长期格局)

(责任编辑:00285)

相关信息

研究报告

行情快报
行情汇总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中华商务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有色产业频道: 基本金属 | 小金属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中文国际-English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商务网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盛世龙源12号楼 邮编:100022
客服热线:010-5166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