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报道:春节以来,工业品借着传统旺季即将起航的预期,展开了凌厉的攻势。文华工业品指数2月以来累计涨幅超过6%。在整体氛围回暖格局下,沪铜主力回调蓄势后强势突破36700元/吨的前高压制,打开上方空间。
通胀预期提升,大宗商品获益
中国官方最新公布2016年2月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 49.0%,连续七个月低于荣枯分界线,创出2011年11月以来最低水平。虽然2月数据环比下降主要来自季节性因素,但季调数据仍较前一月略有走低,2014年7月以来的下行趋势有所减缓却未改变。但是,我们从分项数据中观察到,PMI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时隔19个月回升至50以上,采购经理对未来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预期刺激原材料补库。
价格上涨预期的形成与近期的政策刺激密切相关。国家政策层面稳增长持续加码,转向偏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也更加积极。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直接产生政府投资带动工业品需求,PPI价格指数将会回升,通胀预期回升。通胀预期的回升更有利于加快库存消化(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就是鲜活的例子),也将直接利于整体大宗商品市场尤其是工业品表现。
投资提速带动阶段性消费预期向好
研究表明,铜需求强度上升主要受益于投资率的提升。2014年四季度合计投放信贷2.1万亿元,2015年2月与3月信贷显著放量至1.0万亿元与1.2万亿元,基建增速由2014年12月19.8%提升至2015年3月22.8%的水平。今年1月全国新增贷款创天量,比2009年“四万亿”的同期,还多出1万亿元。
预计在2016年一季度5万亿元信贷的影响下,3、4月的基建增速在信贷规模推动下将有显著提升。目前公布的最新的2015年12月基建投资增速累计同比达到17.0%。我们对3、4月基建投资带动的阶段性消费增长预期保持乐观态度。
精铜供需过剩增加,长期铜价弱势不改
2015年LME铜累计跌幅逾20%,反映出全球铜市场供过于求。当嘉能可减少锌精矿产量、中国电解铝减产等消息不绝于耳时,主要铜出口大国的本币贬值导致铜矿90%成本区间下调,部分铜矿商通过裁员、缩减开支等方式压缩成本,铜矿山缩减产出的信息寥寥。根据ICSG数据,2015年国外主要投入铜矿约8个,合计铜产能91万吨/年,计划在2016年投产的在建主要铜矿项目约12个,合计产能约为140.4万吨/年。随着众多铜矿项目实现达产,铜矿产量还将处于近几年高位。
2013—2014年,大型铜矿的投产推动全球铜精矿供应增加,位居高位的铜精矿加工费用刺激铜冶炼产能,特别是中国冶炼产能较快扩张打通过剩的铜精矿向精炼铜传导的瓶颈。2016年全球精炼铜产量达2250万吨,消费2210万吨,精炼铜供需延续近年来小幅过剩的格局。全球视角来看,承担全球超过40%铜消费的中国经济增长换挡,而新的消费超级引擎国家尚未出现,全球消费的增长将弱于供应的增速,供需天平仍向过剩倾斜。除非铜价倒逼精铜矿山关停,或新的超级消费大国如印度崛起,才能构建新的精炼铜供需格局。
基于当前的通胀和消费预期,我们看好铜价中短期走势,但精铜过剩增大的现实将制约铜价上行空间。长期来看,供需失衡造成的铜价总体下行格局并未改变。因此,建议传统旺季中,配置沪铜多头。长线空头或保值卖盘回避此时段,在下游采购高峰结束,铜价上涨出现疲态择机入场。
(关键字:通胀 铜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