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产自主研发的负压救护车到红外线测温仪,从快速建成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到建成交付的“火眼”实验室,“中国制造”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彰显出强大的力量,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实物质基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承担着保障物资生产任务的制造业企业,迅速落实产能,开始有序复工复产,实现了抗击疫情、支援前方、安全生产“三不误、三促进”。
在春节期间,很多承担防疫应急物资生产的企业就坚持“不停机”生产。相关企业结合自身优势,马不停蹄生产急需的医疗物资。在安徽,江铃集团制造生产的负压救护车陆续下线,为武汉的一线医护人员送去更多保障,有助于传染病人的安全转运。在河北,迁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家企业,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医用隔离衣及布料。
面对疫情防控阻击战带来的各类需求,不少企业不仅原生产线开足马力,一线工人舍弃假日、两班倒,还购置新设备全面扩产,培训后勤人员支援一线,最大限度扩产能、增产量、保供应。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信息显示,全国加强重点物资的生产和调度,全力满足武汉疫情防控需求。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负压救护车等物资源源不断地由企业的生产车间运向疫情最需要的地方。
时下,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重要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即将复工的企业强化安全责任,摩拳擦掌准备迅速复工复产。特别是食品、轻工、纺织、日化、药品等企业,以保障群众生产生活为己任,在全面落实复工复产备案制度、健全疫情防控工作体系、严格核查返岗人员身体情况、做好防护物资和人员配备、全面开展厂区消毒等工作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克服困难,火速进入复工复产状态。
(关键字:复工 抗疫 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