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佛塑科技和上海紫江之后,又一家上市公司将目光投向锂电领域最后实现国产化的材料--铝塑膜领域。
11月5日,停牌一周之后的道明光学(002632)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募资不超过4.5亿元,用于投入年产3000万平方米功能性薄膜生产线建设项目。其中包括年产1500万平方米的锂电池软包装膜生产线。
据了解,此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预计完全达产后年新增营业收入约10.69亿元、净利润约2.03亿元。道明光学表示,该项目是在其现有技术平台和技术储备基础上实施,有利于拓展已有产品结构,实现综合性功能性膜材料生产企业的目标。
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分析认为,尽管国产铝塑膜的存在较大的市场替代空间,但对主营业务为光学材料的道明光学而言,其进入铝塑膜行业无论是在技术积累还是在市场推广上都面临较大的风险。
作为软包装锂电池的封装材料,铝塑膜是目前锂电池材料领域技术难度最高的环节之一。远超过隔膜、正极、负极、电解液,正因为此,它也成为锂电池材料中最后一块国产化的处女地。据GBII统计,截至2014年5月,中国国产铝塑膜仅有三家实现量产,分别是上海紫江、中金玛泰和佛塑科技。
“铝塑膜领域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道明光学既缺乏相关的专利申请,也缺少相应的技术储备,这都可能直接影响其最终产品的应用及推广。” 对于道明光学的布局,一位长期关注铝塑膜领域的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并不看好。
事实上,长期以来,铝塑膜材料市场一直由日韩等少数企业把持。数据显示,日本的昭和电工和 DNP 寡头垄断铝塑膜行业,占据全球约90%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尽管国内已有一些企业开始逐步实现量产。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对国外产品,国内企业产品在工艺稳定性以及耐冲压性上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也直接导致国内电芯企业对于国产铝塑膜的认可度还并不高。
“下游大的电芯企业对于国产铝塑膜需要有一个接受的过程,这需要至少两年的市场培育期。” 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分析师李振强表示,道明光学的铝塑膜业务短期内盈利并不现实,这必然会为对其未来几年的业绩带来一定压力。
与此同时,李振强还提醒,包括佛塑科技和上海紫江在内的一些国内企业已经在该领域占得先机,等到道明光学两年后产线投产,这些企业早已完成了前期大客户沉淀,这意味着道明光学在进入市场之前就已经错失最佳的机会。
(关键字:锂电铝塑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