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栋栋小洋楼整齐美观,街道上车水马龙,一串串水晶葡萄长势正好……这是记者近日在息烽县小寨坝镇看到的景象。
从“寂寂无名”到“生机勃勃”,小镇有何“诀窍”?答案是:三化联动。小寨坝镇的工业园区发展,带动了城镇建设,小城镇又辐射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就在今年,我省公布“5个100工程”名单,小寨坝镇成功入选100个产业园区中的30个重点示范园区、100个示范小城镇中的30个省级示范镇、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这,正从一个侧面诠释了小寨坝镇的“城长”路径。
企业“住”进来 经济“活”起来
小寨坝镇的变化契机,始于开磷集团的黄磷厂在此打下桩基。
企业进驻需要用地、建厂房,小寨坝镇就全力帮企业征地、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安置拆迁失地农民,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让企业运转起来。“2000年之后,小寨坝的工业终于上了‘快车道’。”小寨坝镇党委书记陈才忠说,经过努力,2003年,贵阳中化开磷、开磷合成氨、开磷化工装备、开磷建设建材、开磷物业等大型企业项目陆续入驻,小寨坝的工业产品品种也从最初的3种扩展到20多种。
“2010年,息烽循环经济精细磷煤化工工业园也成立了,我们开始实施‘磷—煤—氟—氯碱—硅—建材’一体化发展产业,循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陈才忠说,小寨坝的工业园区面积已从最初的3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8.3平方公里。
如今,“坐拥”川黔铁路、兰海高速和210国道的小寨坝,已成为贵州省磷煤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重镇。产业发展也“激活”了镇域经济:2012年,小寨坝镇GDP达到24.85亿元,财税收入5453万元,其中工业比重占86%以上。
城镇“旺”起来 日子“红”起来
随着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周边村民等进入城镇工作、生活,现在,小寨坝的城镇常住人口已达到3万多人,城镇化率62.96%。
“现在我们有高家坝村等7个村子涉及到拆迁,他们的生活就业能得到保障。”陈才忠说,可容纳3万人的开磷产业工人安置新村可安置失地农民,镇上的工业园则可解决7000多人的就业。小寨坝镇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带动了金融、餐饮、房地产、租赁等三产业的发展,仅去年1月以来,全镇就新增小微企业61家。
随着城镇人口增多,小寨坝镇的基础配套也在随之推进。近年来,该镇先后建成了竹文化园、政务广场、阳光广场等供群众休闲娱乐;建起了卫生院、敬老院、室内农贸市场,方便居民生活;修建了日处理2000吨和3000吨污水处理厂各一个,用以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现在,按照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8+3”工程要求,小寨坝只缺一个体育场,目前已开始建设;在上寨村,1080套公租房正在紧张施工中……
产业兴、城镇旺,受惠的是百姓。去年,小寨坝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00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01元,小寨坝人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农业“强”起来 旅游“火”起来
小寨坝的工业化、城镇化不仅带动了镇上3万人过上好日子,也辐射带动周边村寨走上了致富路。
7月底,走进距小寨坝镇镇区7公里的红岩村,万亩葡萄基地里,一串串水晶葡萄长势正好。“镇上经济发展了,我们正好趁势引导村民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小寨坝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黄发益说,2002年,小寨坝镇整合土地资源,引导红岩村村民种植水晶葡萄,年产水晶葡萄4000吨。现在,全镇20个行政村都通了公路,红岩村的水晶葡萄当天摘,当天就可由210国道和贵遵高速运到全国各地。
“葡萄就是我家的‘摇钱树’,一年能卖七八万。”今年51岁的红岩村村民曹友志说,在政府引导种葡萄之前,村民主要种水稻和玉米,现在全部改种葡萄,收入大增;很多村民还开起了农家乐,客人主要就是小寨坝镇上的居民。“每年夏天葡萄成熟季节,我们的农家乐就开起来了。摘葡萄、吃农家饭,也是一笔大收入。”曹友志说。
此外,红岩村还建起了20372平方米的红岩葡萄酒庄,进行葡萄深加工、建设休闲会所,可实现年利润1800余万元,还能解决100人的就业。
(关键字:息烽县小寨坝镇 三化联动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