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持续走低的,一边是仍在不断增长的产能,面对煤满为患的全社会库存和寒意正浓的煤炭市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请国家适时调整相关产业政策,逐步放宽重大煤化工工程项目建设。建议煤企加快转投现代煤化工产业,调整产品结构,转化市场风险。
业内专家表示,发展煤化工尤其是现代煤化工方向是对的,但不是解决煤炭行业困境的根本办法,短期内也难成为其救命稻草。
现代煤化工迎发展良机
促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有序建设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工程已成为“十二五”煤炭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集中放行了5个煤制天然气(220亿立方米/年)、4个煤烯烃(240万吨/年)和1个煤制油(150万吨/年)等10个大型煤化工项目。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煤制甲烷气等清洁能源供应。
国家对煤炭转化相关政策的支持,为现代煤化工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均出现销售困难、成本持续增加、资产负债率上升。前5个月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3.9%,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98.58亿元,同比增长134.6%;黑龙江、吉林、重庆、四川、云南、安徽等6个省市全行业亏损。
分析认为,新政府挤泡沫、去杠杆以及对节能环保的重视程度大幅提高,导致煤炭需求将面临进一步的增速放缓甚至下滑,中国煤炭价格将进一步下行。
除去政策因素,持续回落的煤炭价格不仅使煤化工企业具有了成本优势,而且使具有优势的企业转型进入煤炭深加工行业的动力更强。
据了解,冀中能源、神华宁煤、山能、晋煤等集团都在积极推进现代新型煤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重点向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领域发展。
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勇武也表示,今后十年是煤化工发展的黄金时期。
日前,中煤协下发了《关于促进煤炭工业现代化产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讨论稿)。根据意见设定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力争实现10亿吨煤炭的化工原材料转化(不含炼焦),各项技术和工艺、装备实现商业化。
短期难成救命稻草
“煤炭企业延伸发展煤化工是一条出路,许多企业已有探索,但短期内并不会给煤炭行业带来救市的灵效,关键是要把握好煤炭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接受记者采访时,陕煤化常务副总经理尤西蒂说。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刘立麟认为,现代煤化工项目普遍投资在百亿元以上,工艺技术相对石油化工复杂,对设备的磨损、水耗普遍高于传统石油化工,国外技术和设备也需要经过工程化考验,应有控制地发展。
我国煤化工产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期,但是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问题的拖累和现代煤化工技术的不成熟是两大亟待解决的问题。
“企业上马煤化工项目不要急于求成,要建立在新工艺、新技术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说,新型煤化工应纳入循环经济体系统筹规划,实现煤、气、电化等综合发展。“建立煤化工生态工业集群,将煤化工与建材、材料、发电废热利用不同产业的工艺技术集成联产,形成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系统,最大限度地降低消耗、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此外,刘立麟表示,企业需要构建成熟的信息通道和技术经济平台,新上项目尤其须做好市场分析,避免盲目上项目带来的产能过剩。
警惕产能过剩
自2006年起,我国煤化工业突然进入井喷期,累计规划拟投入资金上万亿元。面对非理性发展态势,国家发改委在过去6年相继出台了5个针对煤化工的条例或通知,试图给煤化工行业降温,但均收效甚微。
据了解,我国传统煤化工已经出现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现代煤化工行业,除二甲醚外,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仍处于工程项目示范阶段,尚未形成产能过剩。但现代煤化工行业的产能过剩风险在不断地显现,一方面,因受下游需求不足的影响,作为精细化工原料的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将面临行业性产能过剩风险;另一方面,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在短期内虽未面临产能过剩风险,但由于其投资额大,资源消耗量大,一旦受到资源短缺、石油价格波动或者技术不成熟等方面的影响,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对环境、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
尤西蒂认为,煤化工领域自身存在的问题及严重性不比煤炭产业好多少。“如果煤化工产业政策松绑,可能会使此前犹豫是否进入下游的煤炭企业做出发展煤化工的决定,到那个时候煤化工产能过剩的局面将难以收拾。”
“如果不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现代煤化工行业将会重蹈传统煤化工行业的覆辙。”国内一知名煤化工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
(关键字:中煤 油价 十二五 煤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