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前召开的广西地矿局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获悉,60年来,经过一代代地质工作者的努力,广西发现矿种167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有124种;发现矿产地1326处。
据了解,1957年、1958年,广西310核地质大队陆续向国家提交了两份铀工业报告,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做出了突出贡献;1967年,广西271地质队在栗木矿区找到钽铌稀有金属,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广西保有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锰矿、重晶石;第二位的有锑、铝土矿、镓、锡、铟。其中,查明锰矿资源储量3.2亿吨,下雷锰矿是我国惟一超亿吨的大型锰矿区;查明锑矿资源储量137万吨,使广西成为我国锑矿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查明铝土矿资源储量8.3亿吨,占全国28%,品位高出国内5个~6个百分点,为广西铝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南丹大厂分三个阶段提交了91号、92号矿体、100号和105号矿体的锡多金属矿资源储量报告,使大厂成为世界上锡多金属最富的特大型矿床;首次在桂西勘查开发“卡林型”微细粒金矿,改写了桂西不生产黄金的历史;探明广西首个大型独立银矿床,为该类型矿床的勘查提供了依据;探明国内第一个矿层多、矿石属性齐全的特大型内陆湖泊相沉积型膨润土矿床,填补了膨润土矿在广西的空白;探获广西首个特大型高岭土矿,在北海合浦地区共查明高岭土资源9亿多吨,为合浦即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高岭土生产加工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广西还完成一大批基础性地质工作,为广西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地质技术服务。
据了解,近年来,广西地矿局积极开展民生地质、农业地质、海洋地质、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走出去”工作,逐步形成了“大地质、大服务、大作为”新格局,为广西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提供了更有力的矿产资源保障和地质技术支撑。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应急抗旱找水打井、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百色市“四县一区”抗旱找水打井和“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找水打井工程“四大战役”,成井2731口,每天涌水量76万吨,从根本上解决了177万多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关键字: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