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2014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煤制甲醇产量达到2900万吨,煤制二甲醚产量达到500万吨,煤制油投产项目产量约170万吨,煤制烯烃产量180万吨,已投产的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产量达到27亿立方米,产业规模居世界首位。
规模如此之庞大的煤化工,真的适合我国目前调结构、转方式的现状吗?真的可以减少清洁利用发展的成本吗?发展煤化工的同时,无论如何考量煤化工给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以及会不会造成能源过剩,都不要忘记当初发展煤化工的初衷。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就是为了努力提高油气和清洁能源的比例,从而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淘汰落后产能,减少煤炭消耗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
据了解,我国每生产1吨煤制烯烃,需消耗煤4.7吨;年产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生产每吨烯烃排放二氧化碳9.7吨,该指标是年产100万吨原油制烯烃项目的3.53倍。数据显示,大规模发展煤化工不仅不能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和煤炭的消耗,而且还有可能造成项目所在地的水资源短缺,从而导致生态更加脆弱。
说起发展煤化工的初衷,大唐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明表示,发展现代煤化工是我国能源战略保障的一项重要举措,用煤化工产品替代部分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能够适当降低油气对外依存度。另外,发展煤化工是为了掌握一些高效清洁利用煤炭的技术手段,从而为立足国情、实现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业内人士认为,现代煤化工的走势已经渐渐偏离当初发展的初衷,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没有国家层面的科学合理布局,一哄而上,有些企业“被”搞煤化工;企业发展煤化工走一步说一步,技术不成熟,遇到问题再向专家请教,人力资源跟不上,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环境污染;没有考虑市场风险及其他新能源对煤化工发展的冲击和影响等。
发展煤化工应该多一些理性,少一些随意。正如参加上述论坛的代表说的那样,发展示范项目一定要在优化设计、优化配置和优化运行方面起到启示作用,而非一味地追求扩大规模或提高煤炭的就地转化率。
(关键字:煤化工 莫忘初衷)